第六十二章 嶽兄,久違了(大結局)(2 / 3)

朱慈焴重重地點了點頭,長吸了一口氣,說道:“卿家,還請回去好好考慮一下,莫輕言離去。”

“臣領旨。”

嶽肅離開養心殿,朱慈焴匆匆趕往慈寧宮,向張嫣稟告此事。

張嫣心中納悶,不知兒子為何去而複返,當聽說嶽肅打算請辭的事後,也不禁倍感詫異。她半晌無語,好半天才說道:“皇兒啊,你希望嶽肅離開嗎?”

“孩兒不希望,嶽大人執掌內閣,代孩兒打理朝政,兢兢業業,從無半點疏忽。嶽大人的功勞,就不必孩兒說了,從他對父皇的感激,對孩兒的忠誠,孩兒就不希望嶽大人離開。”朱慈焴說道。

張嫣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這些都一點沒錯,以現在嶽肅的身份與地位,他離開朝廷,少不得要震動天下。不過,他為何要選在現在離開,他的年歲也不大,也不到四十呢,任何人都有對權勢的追逐,他怎麼就突然要走了。亓詩教這幫人,多大歲數了,還不願離開,他偏偏要走,你說說,這其中到底是何緣故呀?”

“聽嶽卿說,他是感到累了,想要離開,過平淡的生活,回到家鄉,在老母膝前盡孝。”朱慈焴說道。

“表麵上,他肯定會這麼說,但為娘以為,不會這麼簡單。”張嫣說道。

“那母後以為,還有什麼?”朱慈焴連忙問道。

“還有可能是以退為進。當初在養心殿內,母後曾經讓你晚些說免禮的話,讓嶽肅跪上一把,或許他現在還耿耿於懷也說不定。現在以退為進,想要看看皇上的意思。”張嫣揣測地說道。

“嶽卿不至於吧。我看他跪在父皇的木人前,說了許多感慨的話,除了感激父皇的恩德之外,還說了這麼一句話——‘皇上對臣有再造之恩,還記得紫禁城上,臣被千夫所指,所有的人都要治臣於死地,又是陛下,力排眾議,用那以退為進之策,保住臣的性命,甚至還賜臣進士及第,天子門生。當然,臣後來聽說,那是皇後的主意,皇後對臣的恩情,臣也一直銘記在心。雖然,這些年皇後一直對臣有所猜忌,但恩威並用,臣從未懷恨過。臣要走了,在臣離開之後,皇後的心,也應該會放下了’。”

朱慈焴學著嶽肅的語氣,將嶽肅說的這席話,原原本本學給張嫣聽。張嫣聽罷,突然感到心頭一陣刺痛,許久,她才說道:“嶽肅真的是這麼說的。”

“是,母後。”朱慈焴鄭重地點頭說道。

“唉……”張嫣歎息一聲,“沒想到呀,這些天我屢次猜忌於他,他看在眼裏,卻一直沒有忌恨。看來,真的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過……”

說到這裏,張嫣話鋒一轉,又道:“嶽肅這人城府甚深,這件事,暫且放下吧,等你大婚之後,看嶽肅如何反應,是否真的想要辭官。如果他是真的要走,咱們再商量。”

接下來的日子,便是皇上大婚的事情,製造紀念幣什麼的,和嶽肅想要辭官的事相比,簡直不算是事兒了。因為嶽肅要走,張嫣的臉上總是陰雲密布,時時刻刻都在揣測,嶽肅走的是什麼棋。朱慈焴要比她強些,可也能看出,並沒有新婚的喜慶勁。

終於,皇上大婚了,普天同慶。可就在皇上大婚後的半個月,嶽肅上折子——辭職。

“嘩!”……

這道折子一上去,朝野立刻震驚,誰也沒有想到,當朝第一人,會在最為風光無限的時候自請致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北京城內眾說紛紜,有的說嶽肅是高處不勝寒,所以才要急流勇退;有的猜測嶽肅這是以退為進之策,想要看看新皇帝登基之後,對他的態度。

但不管是怎麼猜,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紫禁城與嶽大人身上。

皇上看到嶽肅的折子,立刻送到張嫣這邊,給母親定奪。張嫣這次沒有像嶽肅上次自請致仕那樣,直接就準了,因為嶽肅的功勞,和現在兒子已經親政,地位穩固。而且,她還想看看,自己不準之後,你嶽肅打算怎麼做。是真心,還是假意。

當下,她告訴兒子,駁回嶽肅的折子,不準他指使。

朱慈焴聽從母親的吩咐,駁回奏折,批複很簡單,你嶽大人年紀不大,著什麼急退休呀,接著幹吧。

正常來說,這是一個程序,接下來就要看嶽大人的意思了。嶽肅再次上本,堅持要致仕回家,侍奉老母。並說自己現在十分疲憊,是到了該歇一歇的時候了。朝中能臣很多,多自己一個,少自己一個,不算什麼。希望皇上能夠恩準。

嶽肅二次請求致仕,折子送到朱慈焴那邊,他照樣送到母親那裏。張嫣看過之後,猶豫了一會,才行表態,好言安撫,仍然不準。

這兩次的手段很是高明,第一次是硬行駁回,第二次是好言安撫,多說一些拜年的話,這裏就不細表了,總而言之,就是大言你嶽肅的能力,國家不能少了你,皇上不能少了你,你若有什麼要求,盡管提,但就是不能走。這是一個不小的台階,你嶽肅若是以退為進,這次就算你贏了。畢竟,張嫣還是覺得嶽肅是可以依靠的,這麼多年,風風雨雨,全是靠著嶽肅,才支撐下來,渡過難關,哪有這個時候卸磨殺驢的道理。

可是,嶽肅再收到這次的回複之後,仍然又上了第三道折子,繼續堅持要走。俗話說,有一有二,沒有再三再四。前兩次上本要走,皇上不準,還好言相勸,已經把麵子給足了,如果你真是以退為進,那就見好就收吧,彼此客氣客氣,也就算了。但第三次上本,意思便不同了,證明嶽肅真的想走。

看到嶽肅第三次上本要走,張嫣不由得定下心來,認真審視了。嶽肅不是看玩笑,他是真想走啊。讓他走還是不讓他走。張嫣又是一番權衡,最後決定召嶽肅進宮,當麵說話。

嶽肅奉旨來到禦書房,他早就料到,今天不僅會見到皇上,還會見到張嫣。

“愛卿,不必施禮,直接坐下說話。”

朱慈焴今天比以往客氣多了,嶽肅剛一進門,還沒等說叩請聖安的話,他就搶先一步說道。

“臣多謝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後千歲千千歲。”嶽肅還是躬身一禮,到下手坐下。

剛一坐定,朱慈焴就立馬說道:“卿家,這次請你來,不為別事,隻為卿家上本自請致仕的事情。這些年卿家勞苦功高,為朕分憂,為朝廷解難,朕都知道。眼瞧著到了太平盛世了,卿家為何要走。難道就不能留下繼續輔佐朕麼?”

“陛下,就是因為太平盛世,臣方敢自請離朝。宦海沉浮的日子,臣真的累了,好想回到故裏,過那平靜的日子。侍奉老母,做些木工,田園生活,逍遙自在。”嶽肅實話實說,“所謂人各有誌,希望皇上能夠成全微臣。”

“嶽卿,皇上看出你去意已決,所以才將你請到這裏,當麵挽留。難道你就不顧及先帝托孤之情,現在想撒手不管麼?”張嫣突然在一旁說道。

“皇上、太後,現在皇上已然親政,若非如此,臣焉敢有負托孤之重。臣繼續留在朝廷,也沒有什麼用處了,是該功成身退的時候了。”嶽肅誠懇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