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本時空的美利堅合眾國雖然在二戰擂台上有著那麼龐大的本錢,生產了那麼多的東西,武裝了那麼多的軍隊,但是隻要這些東西還沒有轉化為相應的戰績,那麼所謂的“美帝國主義”就依然是一個笑話。
帝國意味著戰爭與征服,意味著霸權與威風: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沒有哪個帝國是不能打仗的!
更要命的是,對於白宮、國會山和華爾街來說,一場沒能取得勝利的世界大戰,甚至僅僅是一場沒能收獲足夠戰利品的世界大戰,就足以讓這些美利堅合眾國的統治階層陷入空前的噩夢!
——在世界大戰期間,通過各種各樣的法案、授權文件、債券、股票與合同,全體美國納稅人的積蓄都被愛國的口號征集起來,轉到各大資本家的賬號戶頭上。然後被用於購置機器,試驗武器,更換陳舊的生產流水線,轉產有利可圖或利潤豐厚的武器和軍需品。而這僅僅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的金錢,包括軍需品和武器生產的利潤在內,並不是都投在新產品的研製和生產上。而是被用來套購股票、房地產、公債券、國外的礦山、土地,資助流亡政府,給瀕於破產的外國公司輸血,甚至用低得可笑的價格購買油畫、古董、藝術品。在盟軍還未登陸或還未占穩的國家和地區,那些富有冒險精神的大資本家,就已經同各國流亡政府要人和外國抵抗組織達成了協議,以低廉得可笑的價格買下了最有潛力和前途的礦山、油田、農場和工廠。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美國的財團資本家本來可以安安靜靜地接管整個戰後的世界,不用鐵和血,隻用金錢和物資。一切都是那麼廉價,那麼肥厚,那麼有前途,凡是重要的礦產、工廠、金融集團,都象真空吸盤一樣被美國大公司吸進去。當年哈德遜河口的荷蘭殖民者隻用二十四美元的玻璃珠子,就從印第安人的手中買下了曼哈頓島,美國政府在1803年用一千二百萬美元,從法國的拿破侖皇帝手裏買下了路易斯安那殖民地。如今無非是來一個翻版:別人流幹了血,丟掉了命,而美國的大財團則躲在安全的地方享受一切。
遺憾的是,日本的空前難纏和赤色勢力的瘋狂擴張,將美國財團預先謀劃的這一切美好藍圖,統統都徹底撕了個粉碎。隨著蘇聯紅軍的大舉推進、席卷歐陸,美國人之前慷慨給予歐洲各國流亡政府的資助,基本都打了水漂,抄底購買各種產業的合同,自然也都成了廢紙。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太平洋上的節節勝利,也讓華爾街財團的各種預期收益一再跳票,最後幾乎都快要搞成了金融詐騙了!
當戰爭進行到第四年和第五年的時候,地瘠民貧的日本帝國,固然已經是被熬得快要燈盡油枯,貌似財大氣粗的美利堅合眾國,其實同樣也已經變成了輸得紅了眼的賭徒,已經是把棺材底兒都押上了。一旦落得個血本無歸的話,那麼就算不至於重演那場結束沙皇俄國的二月革命,至少也會再現內戰時代南方邦聯覆滅的那一幕:債卷和美元變成廢紙,政府崩潰癱瘓,整個社會天翻地覆……
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杜魯門總統不得不在去年擲出了核彈這個大殺器,企圖一局定勝負。然而結果卻僅僅是被拖進了又一個更大的泥潭,國力軍力消耗得更加嚴重,勝利的曙光則依舊遙遙無期。
但是,他和美國也已經沒有退路了,隻能硬著頭皮把這場高投入低產出的災難性戰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