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修行中,研讀的明朝的曆史,說起明朝最出名的人,莫過於明朝的開拓者朱元璋了。
朱元璋是一個出身草根,毫無背景之人,他的普通可以用“流氓、文盲”來形容。
但,就是這麼一個人,一路走來最終坐到了皇帝的寶座。這樣的創業經曆,值得我們去借鑒學習。
一個出身草莽之人,能夠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創業成功,由此可見,沒有人能生而不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凡是靠後天一點一滴的學習積累起來的,朱元璋就是一個無數從草莽成長起來的典範人物。
就算是我們出身寒微,也不要抱怨,因為抱怨沒有任何意義,抱怨隻會讓自己越來越沮喪,到最後什麼也做不成。不是有句話叫:“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嗎,這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能創業成功呢,我想可以總結歸納為如下幾點。
第一,此人不是憑借一腔熱血去創業,行軍打仗也不是靠自己有多麼的勇猛無敵,他是靠著用人之所長來攻城拔寨。
例如:他的手下的將軍有徐達、藍玉、常遇春等一大批猛將,這些人都有媲美常勝將軍趙子龍的實力,因此在行軍打仗時朱元璋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第二,朱元璋不僅會用猛將,還會用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文臣,這些文臣中比較有名的有劉伯溫、李善長等。
他們個個都是工於心計、滿腹韜略、城府極深之人。
如果把朱元璋手下的猛將比做轟炸機的話,那麼他的文臣就是決策者,如果轟炸機得不到正確的指令,轟炸的目標是一座荒山野嶺,根本就沒有摧毀敵人的有生力量,這種浪費資源的事做的多了,自己就會越來越弱,到最後隻能滅亡。
朱元璋很明白這一點,因此他所用之人涉及方方麵麵的人才,從來都不隻用一種人才。
第三,朱元璋懂得理政安民,他創業成功後,最痛恨做官不為民做主之人,更痛恨貪汙腐敗的官員。對這些官員采取了零容忍的舉措,見一個嚴懲一個,從來不手下留情。
朱元璋還出台了各種舉措,讓當時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休養生息,他知道人間疾苦,因為他出身也是一名草民。隻有讓百姓生活有保障,百姓才會靜下心來為他的基業做貢獻,這樣他的基業才能安穩。
如果百姓整日忍饑挨餓,百姓們能安定嗎?百姓不安定,朱元璋的基業能安定嗎!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朱元璋對治理天下有長遠的憂患意識,試想一下,一個領導幹部整天隻知道盲目自信,不知道這個世上還有“風險”而字,那麼他的結局就會如同“馬謖失街亭”,“關羽失荊州”一樣。
人要能做到經常自我批評、刀刃向內,要有能承認自己是有不足之處的胸襟氣魄,這樣才能長盛不衰。
例如:華為在取得非凡成績時,提出了“華為的冬天”理論。
未來的道路瞬息萬變,我們也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先來臨。唯有永不停歇,不斷追求卓越,方可一直身處陽光之中,登臨非凡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