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無法忘記,那晚的太子府燒了整整一夜,連帶著左右街鋪都成了灰燼斷垣。
而這一事件高祖皇帝直到第二天才知曉,三皇子一家還有太子府所有人無一幸免,全部在這場火災中被燒死,皇帝悲慟大怒,當場嘔出心血來,自此一病不起。
高祖皇帝子嗣稀薄,三個兒子一夜之間去了倆,後有朝臣舉議,朝中不可無主,推二皇子繼位大統,便是當今聖上。
又過了兩年高祖駕崩,改年號為建和。
據說,後來坊間不少傳聞,那夜太子府大火燒得蹊蹺,按常理,火起來也是從某一處蔓延開,府中那麼多人,不可能完全無所察覺,即使疏漏,也不會任由燒光偌大的太子府。
還有人遠遠看見不少人馬排列直立於太子府前,攔住想要靠近的百姓,晚間光線不明,四處煙火,隻以為那些人也是來救火的,現在想來怕並不是。
當然這些都隻是小老百姓私下閑談,他們的日子還是照常過。
現如今,當年的二皇子也就是現在的建和帝已年邁,膝下隻有一個皇子,名賀玄,字時翰。
就在不久前,坊間突然有傳,說是建元年間太子府著火,有人將小皇孫救出,多年來一直隱姓埋名,傳言滋蔓,官府不得不上報朝廷。
建和帝知道後,大怒,下旨各州各郡捉拿製造謠言之人。
卻不想,傳言越演越烈,成了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談資,於是,當朝右相乾炳諫言,既然謠言因此人而起,不如將當事之人找出來,一證便知真假,也好堵眾人之口。
其實,這事情要處理起來還有更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下海捕文書,將此人捉拿下大獄,安個謀反的罪名。
可建和帝不知是心虛還是有心想要求證什麼,下旨各州府衙門,出動官兵將此人尋出,帶上光明大殿,當庭對證。
旨意一出,所有百姓都等著結果,畢竟當年太子府大火,還不到二十年,很多人都還有記憶,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有後續。
那人很快就找到了,當此人站到光明大殿上時,那些上了年紀的官員無不驚訝,因為此人的長相,像極了當年的大皇子,甚至透著幾分高祖的影子。
經過一番比證,發現此人所有的事都能說團圓,當年太子府大火,是家中一武師冒火將他帶出,後來,武師把他托付在一友人家中,而武師自己因燒傷過重,肺部吸入大量濃煙,沒多久就去了。
最終,讓所有人消除疑慮的是一塊曜黑石,此石毫不起眼,卻讓原本坐著的建和帝蹭的站起來,這是當年高祖皇帝贈給皇孫的滿月禮。
這下建和帝不認不行,於是,對外稱流落民間的皇孫找到。
事後,建和帝召見右相乾炳相商。
乾炳能做到右相這個位置,有自己的一套,那就是深諳帝心,皇帝心裏已有了決策,隻不過借他之口說出而已。
最後,那人封了永寧王,賜封地於瓊州,這中間的意味,眾人都明白,將人打發遠點,做一個有名無實的王爺。
此刻,邱湛麵前這人,便是當年的皇孫,現在的永寧王——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