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競聞言停下手中的活,三步並作兩步地來到劉盛近前,上下打量一番之後,不置可否。劉盛擔心被大隊長看出問題來,連忙將他支開,對著呂競小聲說道:“在下劉盛,是汝父呂奉先的故交好友,汝母現已前往弘農。”
“小侄拜見叔父大人,家父時常提起您老人家,此間不甚方便,還請殿下見諒。”呂競已然是熱淚盈眶,連連叩首之後,長跪不起。
劉盛見此光景也頗為感動,連忙上前扶起呂競,“競兒,你可曾見過那曹仁?”
呂競搖頭歎道:“小侄草民一個,哪裏有機會見到大名鼎鼎的大將軍曹仁呀。”
“那就好,你頗有乃父之風,若是被曹仁等一幹舊識見到必然會被識破,為今之計當早早離去才是。”
“全憑叔父做主!”呂競恭恭敬敬地應道。
次日,劉盛看著呂競遠去的背影不由得喃喃道:“奉先兄,小弟完成您的心願了。”
郭淮一旁讚道:“主公麾下又多一員虎將呀。”
劉盛搖頭歎道:“不知奉先兄是否願意呀!”
“主公接下來作何打算?”
“我倒是要看看曹仁那廝能不能掘了始皇帝的陵寢。”劉盛言罷冷笑數聲,心道:“至少在老子那個時代秦始皇陵還沒有被發掘。”但轉念一想,自從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曆史已經發生了太多的變化,至少是和相關史料記載的不太一樣了,看來這秦始皇陵能否幸免還真是不好說呢。
“無論主公有何打算,屬下都誓死追隨主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你我二人暫且落腳陳村,這些日子煩勞伯濟仔細打探一番,待德達回轉之時再做計較。”
卻說那曹仁見秦始皇陵實在是無法從正麵突破進去,無奈之下便請出二人,這二人均為道家高人。其中一位便是在洛陽做下諸多惡行的無塵道人,另外一位則是在三國時期聲名顯赫的張魯。這張魯可是大有來頭的人物,乃是為漢高祖劉邦立下汗馬功勞的張良張子房的十世孫,說到他的祖父就更加的有名,乃是後世人盡皆知的張天師張道陵。
這張魯自從投降曹操之後,雖說不像以前那樣威風八麵,但也是錦衣玉食,還和曹操做了親家,女兒張琪瑛嫁給了曹操的兒子曹宇,這次見到曹仁出師不利,自然是要出手相助。張魯不但是張天師的孫子,也是五鬥米教的第三任天師,這道家修為已臻化境,擅施符水治病救人,在風水易術方麵的造詣也是相當的精深,與無塵不同的是,張魯絕對是個正人君子。
曹仁的發丘大軍之所以無法繼續深入秦始皇陵寢,是因為皇陵地宮之上覆蓋著巨大的封土丘,厚度高達四十餘丈,東西長十三裏,南北寬五裏,據說這封土分為三層,每層均覆蓋著厚達三丈的花崗岩石。曹仁等人自然也想過其他的辦法,從側麵穿土而入,結果遇到的是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種種跡象表明想要挖到地宮是不可能的。
劉盛買通了運輸大隊長金滿倉,頂替了呂競的職位。孫禮回來之後,郭、孫二人便作為“呂競”的副手一同加入了發丘大軍。這金滿倉收了劉盛黃金百兩,自然是有求必應,再加上劉盛許諾的事成之後再有黃金五百兩奉上,更是對劉盛感恩戴德、惟命是從。
驪山,又稱“酈山”。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40餘裏,遠望山勢如同一匹駿馬,故名驪山。著名的“烽火戲諸侯”就發生在驪山的烽火台。
張魯到達驪山發丘大營之後,詳細地了解了實際情況,認為繼續正麵發掘的確不可行,即使最後成功,也必然是曠日持久,損耗的人力、物力也是難以估算,實在是得不償失,因此必須要尋找捷徑。於是在張魯的建議下,曹仁令人在臨潼的各個村鎮遍貼告示,承諾提供有關始皇陵寢相關消息的皆有重賞,若是誰知道如何進入地宮的則賞千金,封萬戶侯。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自打告示貼出之後,便有不少世代居住臨潼一帶的百姓前來獻計獻策。一開始的時候為了鼓勵群眾的積極性,曹仁一概重賞,但這些人提供的信息全部都是派不上用場的,到了後來曹仁也沒了耐性,一些想渾水摸魚的人甚是受到了懲處,看來這個辦法也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