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人馬,隻要撞上去,少不得一身是傷。
這種鐵絲網放置極為容易,隻要拖出來就自然而然地豎起成屏障。
而且它呈環形,根本無法推倒,最多隻能接近後想辦法斬開。
比起大周軍隊慣用的鹿角和竹簽,這種鐵絲網優勢極大,半人的高度使騎兵根本無法策馬躍過,也不能靠馬匹的蹄鐵強行踐踏。
想把它斬斷免不得費一番力氣,要接起來卻極為容易,而且戰後收拾起來也方便,不用像散置的鹿角和鐵蒺藜一樣擔心遺漏。
李士彬在陣後窺見,臉色又冷了幾分。
周圍幾名將領都是頭一次見到這種別出心裁又易施難攻的防守器具,不由地相顧失色。
“鐵……鐵絲網?”偏將劉肅失聲道。
“住口!”李士彬冷冷道:“一道鐵網,能奈我何!”
“劉肅,去後路收攏你們的兵卒!”
劉肅所部最先開始追擊,為了節省馬力,此時都吊在後麵。
他回過神來抱拳應喏,當即帶著親兵朝後奔去。
神策軍突然拖出的環狀鐵絲網轉眼將通途變成險地,不僅讓衝陣的叛軍駭然驚懼,連陳無咎也為之愕然。
“師弟當真是奇思妙想,此物在戰場上堪稱神器!”
李德謇一臉得意,獻寶似的對李銀環道:“姐姐,大哥製作的這個鐵絲網怎麼樣?想不到吧?”
李銀環連聲稱奇,又道:“這鐵絲網若要打造也不甚難,難就難在如何把鐵器打造得如此柔韌。雖是精鐵,卻如絲繩一般。”
李德謇得意道:“大哥奇思妙想,當然能成人所不能!”
而後。
陳無咎又指揮著士卒,將剩下大車上的鐵絲網也如法炮製,推了下去。
當即又拉起了四道鐵絲網。
好水川的形狀可以說是一連串的之字形,即使劃分在同一支部隊,前後也無法看到。
陳無咎和李銀環挑選的位置都是李士彬軍軍旗在的位置。
徑直便將李士彬的軍隊截成了四段。
李士彬這時才知道自己追逐的大車中,除了第一輛裝著一槍三劍箭,其餘十四輛大車上裝的全都是鐵絲網。
兩道被敵人用來封鎖穀口,其餘十二道都用來截斷自己這七千人。
三道封鎖線這時都已拉出四層布滿尖刺的環狀鐵網,在叛軍的隊伍中擴出三十多步的無人區。
官軍布下這道死亡線不費吹灰之力,自己想要闖過去卻是千難萬難。
為了躲避鐵絲網,叛軍的陣形已經被徹底衝亂。
李士彬見狀,知道自己已經守不下去了,當機立斷下令:“全軍棄陣!向左翼突圍!”
敵軍人數和自己相仿,又是埋伏包圍,隻要尋求一點突圍,便能以點破麵,扭轉戰局!
好水川之戰最慘烈的一幕開始出現,叛軍不顧生死地朝山梁上猛撲。
但敵寇居高臨下,弓箭、碎石……各種準備好的軍事物資不斷傾瀉下來。
尤其是官軍拋出的石蒺黎——一種叛軍從未見過的防具,由四根不規則的枝狀物組成,形如蒺藜,每一支都長近尺許。
落到地上三麵朝下,一麵朝上,材質非鐵非木,卻與石頭差不多,與鐵絲網一道構成一片難以逾越的障礙。
有軍士費盡力氣將石蒺藜砸開,卻發現石頭裏麵包著尖硬的鐵枝。
恐懼在叛軍中蔓延,他們追逐官軍超過四十裏,已經人困馬乏,而官軍各種詭異的器具更是讓他們一身勇力都沒有了用武之處。
軍心大亂,離敗亡已然不遠。
他們恐怕是等不到燕策天的援軍了。
任憑是誰也想到。
威震一時的秦王軍,彈指間便敗了,敗得是一幹二淨,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