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三川口。
華宜孫重新紮緊手臂上鬆開的繃帶,然後往掌心唾了口唾沫,握起旁邊一柄柄部折斷的大斧,用力砍斷榛樹的樹身。
叛軍殘部聚集在一個小山丘上,依地勢樹起重重柵欄。
從最初與官軍交鋒開始,他們已經連續作戰三日。
自從三川口之戰落幕之後。
他們便迎來了朝廷軍隊無止境的襲擾。
營中主將想要緩一口氣的希望徹底破滅。
眾人一陣商討過後,本想退出烈山重新整頓之後,再一鼓作氣,重新翻越烈山。
哪想到當晚,烈山一帶竟然起了大霧,十丈之內不可見人。
他們本想原地返回,卻在李藥師等人的襲擾下,迷失了方向,折騰了好一陣,主力部隊才發現自己迷了路。
經過半日的跋涉,竟然又回了三川口附近。
出於無奈,隻能重新在這個地方安營紮寨,重新清點人員後發現,這一次又走失了千餘人。
第二天。
殘存的軍隊主力與李藥師連續作戰四場,而且四場戰鬥全部發生在夜間。
全都以失敗告終。
至此。
華子健率領的八千餘人,隻剩下騎兵四千餘人。
李藥師無休止的襲擾戰術使叛軍士氣嚴重低落,傷亡數字更是直線上升。
華子健斷然下令,全軍結寨自守。
華子健他久經戰陣,自然知道在山中結寨是兵法中的絕地,但連日來叛軍人馬疲憊,已經很難與李藥師正麵交鋒,結寨的舉動縱然是杯毒酒,也不得不喝下去。
翌日,李藥師利用濃霧再次發起突襲,一度接近中軍大帳。
正在寨中巡視的華子健親自率隊反擊,雙方血戰竟日,李藥師終於退去。
這次攻擊之後,叛軍能夠作戰的士兵,還剩下三千人。
戰事不利,悲觀的氣氛在營中迅速蔓延,但華子健現在最擔心的是糧食。
他們在昨天就已經斷糧了,沒有吃的,是頂著饑腸轆轆,強撐著跟敵人作戰的。
幾位高級將領對此也心知肚明,丁人路就提議,讓華宜孫和燕民世帶一隊的輕騎去請援兵。
他們在山中耽擱了四天,按照路程,秦王的大軍應該已經距離烈山不遠了。
華子健知道他的意思,但他隻是嗬斥道:“盡管打你的仗!這種事哪裏需要你來多口!”
丁人路隻好唯唯而退。
良久,他說道:“就讓二公子帶一隊輕騎走一遭吧。”
丁人路又道:“一個隻怕不成。不如再派一隊去,宜孫……”
華子健打斷他,“那個提議生火為號的副隊率呢?”
華子健下令立寨的時候,有一名低級軍官提議生火,放出信號。
但由於霧氣太濃,軍中急需木料設置柵欄,另一方麵又擔心引來敵寇,一直沒有施行。
這時主將問起來,幾名將領麵麵相覷,最後還是戊人路想了起來,“好像是王信?”
華子健道:“叫他來。”
幾名將領開口想說什麼,又咽了回去。
那些敵寇雖然凶悍異常,但終究人數沒有太多,他們目標明顯是自己的中軍。
此時要是讓人出去求援,敵寇未必會分兵阻擋,隻要殺出去,就等於撿了條性命,可主將偏偏把機會給了王信。
……
又過了兩天。
能吃的東西,已經全被叛軍的士卒吃了,就連草根樹皮也沒放過。
隻可惜援軍遲遲未到,也不知道是出了什麼狀況。
入夜,很多人已經餓得不行了。
一聲號角劃破夜色,華宜孫驚醒過來,抓住手邊的佩刀,旁邊打盹的軍士也坐起身,四處張望。
山中的濃霧似乎淡了一些,透過柵欄,能看到十幾步外被伐過的樹樁。
一名軍士低聲道:“隊率,是不是敵寇又來了?”
華宜孫點了點頭。
因為探路失利,他被貶到這個先鋒營當隊率,與手下的軍士並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