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傘下銘(二)(1 / 3)

這邊扶蘇澆完花,又打了一桶水提到後廚,今日香客多,留下吃齋飯的自然也不少。

隻是見這一筐筐往裏搬的黃豆扶蘇頗感疑惑:縱是往年的佛誕日,寺中也未買過這麼多的黃豆。

\"阿七,這黃豆?”

\"哦,這黃豆啊,都是蘇府送來的,說是蘇家女兒快要出嫁,又趕上佛誕日送來的。\"彼時的阿七正生在灶叢台前生火。

出嫁?所以她方才才會說出那番話嗎?

\"那你可知她嫁得是誰?\"扶蘇將木桶提到灶台上,將水慢慢倒入鍋中。

\"嫁得好像是永豐縣的一個小生,永豐縣……離這可遠哩.\"阿七當扶蘇隻是好奇,便沒有多想。

\"是嗎......\"扶蘇低吟了一句。

扶蘇回想起小丫頭在傘下說得那番話,又忽得轉回思緒,他隻是一個和尚,俗世的姻緣與他無關。

可若那人是錦嫿呢?

扶蘇的心動搖了。

\"師兄,師兄?\"阿七見扶蘇愣在灶台旁,不明所以。

扶蘇回過神來,似是心虛般地對阿七笑了一下,然後又提著木桶離開了。

\"師兄近來怎麼老是精神恍惚.....莫不是生病了?”阿七正猜想著。

不消一會,卻見扶蘇又走進來:

“淨溪師叔說方丈醒了,眼下吃不下別的,有現成的粥盛一碗。\"

阿七指了指放在一旁的木桶:\"都在這了,今日佛誕日方丈能下場主持嗎?\"

扶蘇眉角微皺,搖了搖頭。

禪房內。

眉須花白的老者倚在床沿。

\"方丈。\"扶蘇舀起一勺清粥。

老者微微張了張嘴。他已經沒幾日可活的了,也許不多時,清水寺眾禪者就會聽到自己圓寂的消息。

隻是有些事,他預感到了,也總得交代明白。

喝了不過幾口,方丈便擺了擺手示意淨溪退下。

待門重新掩上,他才招了招手,扶蘇立刻會意,湊近了些許。

\"扶蘇.....佛也講究一個緣字。\"方丈頓了頓,重新吸了口氣,\"萬事.....也都有個因果......\"

\"你若想明白了,可自行離開.\"老者微調整了氣息,又道:\"寺中的一切我已交給淨溪打理,若到了那時,你也不必掛念。”

扶蘇不解,但聽到\"離開\"二字時已慌了神,隻一個勁地說:\"弟子牢記清規戒律,還請方丈不要趕扶蘇離開。\"

隻是任憑扶蘇怎麼說,方丈也再未開口。

扶蘇隻能退出房去,淨溪還站在門口。

\"師叔。\"

淨溪點了點頭:\"扶蘇,方丈說的自有他的道理,你也不必自行懊惱,無論怎樣,清水寺都是你的家。\"

扶蘇是淨溪看著長大的,什麼事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正如方丈說的那樣,也許他命中本就有一劫,過不過得去全看他自己,若真到了那時,他再不舍又有什麼辦法呢?

扶蘇沉默著,終是向淨溪點了點頭,便離開了。

\"師兄!\"

扶蘇前腳剛踏進前院,便被潑了一身水。

阿七在一旁露出得逞的笑容,手裏還不忘招呼著:\"快來!浴佛儀式已經開始了。”

扶蘇被阿七半推半搡地加入浴佛的隊伍。

相傳佛陀出生時有九龍吐水,寓意著平安順遂,如意吉祥。

久而久之,浴佛也便成了佛誕日的習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