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將軍!楊將軍!太子殿下召見!”
正當楊如鬆在忙碌的時候,一位太監擠進了人群,要楊如鬆去拜見太子朱慈烺。
楊如鬆立刻皺起了眉。他還年輕,還不怎麼會掩飾自己的情緒,所以不耐煩的表情就立刻顯露了出來。不過一想到召見的畢竟是太子,自己也不能做得太過分,楊如鬆又交待了幾句之後,帶著幾名親兵,跟隨著那名太監而去。
“……楊將軍!你勞苦功高,等闖逆退去以後,孤必將稟明父皇,厚加封賞。……”
聽著太子朱慈烺幹巴巴地說著一些廢話,楊如鬆就有些不耐煩了。現在是千頭萬緒,恨不得讓時間停止,可太子朱慈烺還要把時間浪費在客套話上,這讓楊如鬆就有些耐不住性子了。
“多謝太子殿下厚愛!如沒什麼事,那末將就去安排城防了。”楊如鬆終於忍耐不住,打斷了太子朱慈烺的話。
被意外打斷話語的太子朱慈烺立刻是目瞪口呆。他僅僅是個未成年的少年,剛才的那番話也是身邊幾位文官和東宮太監教授的,所以一遇上意外,他就有些不知所措了。於是太子朱慈烺就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了左右。
“咳咳!”一見冷場,隨侍在太子朱慈烺身邊的最高文官——前次輔陳演隻能出麵了,“楊將軍!太子殿下的意思就是,看你年輕有為,殿下視你為朝廷柱石。”
其實此時的召見並不是太子朱慈烺的意思,而是陳演這些文官攛掇出來的。到了現在,陳演他們也明白了崇禎皇帝必然是凶多吉少,所以他們也要為太子繼位做準備了。
而現在太子朱慈烺身邊,文官是多的冒泡,部隊卻屈指可數。所以陳演他們就要太子朱慈烺向楊如鬆示恩,最好楊如鬆能投靠過來。如不投靠,最不濟也要維持一個良好的關係,以便於太子朱慈烺的順利繼位。
可是陳演他們根本沒想到,他們精心設計的一番話,簡直就是對牛彈琴。楊如鬆根本對話中所包含的隱晦含義是茫然不知。反而感覺到都是些空話、套話。沒辦法,到最後陳演隻能自己親自赤膊上陣了,而且還把太子朱慈烺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說了出來。
可楊如鬆一聽陳演的話,就覺得相當反感。在汝寧軍中,楊如鬆所在的家族地位不是最高的。但整個家族的勢力可是能排上前幾位。現在去投靠太子朱慈烺?除非楊如鬆的腦子燒壞了。
再說,現在城外大順軍大軍壓境,誰有功夫去玩那勾心鬥角之事?於是楊如鬆依然裝作沒聽懂,向著太子朱慈烺和陳演行了一禮,說道:“多謝太子殿下!多謝陳閣老!末將必不辱使命。守護著殿下的安全。”
望著楊如鬆遠去的背影,陳演忍不住長歎道:“武人跋扈啊!”而太子朱慈烺的神色也變得是更加茫然。
……
七月二十日。灤縣。
當七月十八日從山海關出發以後。入關的關寧鐵騎就是龜速前進。當北京淪陷的消息一傳至吳三桂這裏,吳三桂就立刻下令全軍在灤縣停止行動。要觀察清楚時局的變化。
而觀察北京城戰況的關寧鐵騎探子也隻是在遠處看到,大批大順軍魚貫入城,所以吳三桂他們也想當然地認為,明朝已經滅亡,而北京城已經全部淪陷到了大順軍的手中。
而在這時候。就需要吳三桂來選擇了。如果是放棄遼東的地盤,趕往南方去?那糧餉怎麼解決?不說路途遙遠,光說拋棄了遼東的家當,吳三桂就不能控製住自己的部隊不潰散。
如果是投降滿清?吳三桂這些人也不願意。長年累月的激戰。已經使得關寧鐵騎與滿清有了血海深仇。所以不到走投無路,吳三桂也絕對不會用這個下下策。
再說,雖然與滿清的戰鬥是屢戰屢敗,但吳三桂他們還是看不起滿清這些蠻夷之人。就是皇太極已經建國稱帝了,吳三桂他們依然以為滿清是在坐井觀天。誰放著中原花花世界的日子不去過?要到極北苦寒之地去受苦呢?更不用說投降異族的行為,是讓祖宗蒙羞了。
如果投降李自成的大順軍?吳三桂他們也相當抵觸。因為李自成的政策太過激進了,簡直不留給官紳階級活路。作為遼東的大軍閥、大地主,吳三桂他們在本質上就是大順軍的天敵。所以吳三桂準備再等等看,準備大順朝的新政策出來以後再說。
那麼現在留給吳三桂他們的出路就很少了。如果不投降滿清,也不投降大順軍,那關寧鐵騎應做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