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濂一開始的做法倒也沒存有什麼其他的念頭,畢竟中國是人情社會,總是硬不下心腸丟棄親朋好友,想要給他們指出一條後路。
可是薛濂講人情,別人也會講人情,雖然所有人都隻是給三、五個親朋好友偷偷傳訊,而且反複交待,絕不能泄密。可這種指數級的傳播根本無法控製,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這消息就傳遍了整個勳貴圈子和勳貴相關人家。
而薛濂和李柱一看有失控的危險,他們也索性反其道而行,也動用了大批人手在京城裏暗暗傳播,一下子就把這個消息變成了京城裏公開的秘密。
薛濂和李柱之所以這麼做,有著隱蔽自己幕後策劃的原因。但這也利用了京城人心,形成了一種法不責眾的態勢,使得崇禎皇帝不敢用激烈的手段來處理這種人心思變。畢竟那逃亡的人群已經抱成團,在京城裏已經形成了一股勢力,而且還擁有了武力,萬一彈壓,可能造成京城內的混戰,使得崇禎皇帝都有些投鼠忌器了。
而在事實上,比薛濂和李柱估計的都要樂觀。沒人敢把這個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訴給崇禎皇帝,畢竟打探消息的廠衛特務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們也想著要為自己和家人留有一條後路,所以他們非但不用心打探,就是打探到消息,也會尋找關係加入到這個逃亡團體中。就是崇禎皇帝聽說了一些風言風語以後,他們也要百般遮掩,就是不讓崇禎皇帝知道真相。
而文官們和太監們就更不用說了。在這時候,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何必費心去管坐龍椅的那一位呢?再說,這個逃亡團體畢竟隻是聚集在南城。又沒有棄城而逃,誰規定京城裏的人不可以自由流動的呢?至於李祿率領的護衛部隊,那就更好解釋了,京城內壯勇自發組織守衛京城,那又怎麼不符合道理呢?所以知道了勳貴們的行動,他們大多都是眼開眼閉,甚至也尋找關係把自己的家人都送至南城。
但是崇禎皇帝倒也不是兩眼一抹黑,總有些忠心的大臣和太監會提上幾句。再加上宮中嬪妃的家人也會通過嬪妃間接地傳寫消息,所以崇禎皇帝也風聞了京城內的異動。可是在這時候,他也不敢激起眾怒了。隻能嚴令緊閉北京城門,不放一人出京。
而在此時,在京城以次輔陳演為首的這個內閣也完全束手無策了。他們本來就是崇禎朝曆屆內閣班子中最不中用的,又趕上這種最危險最緊急的局勢,既拿不出任何可行的辦法。又不敢擔當責任。
直到眼看京城就要不保,次輔陳演為了怕日後要擔罪責。主動提出退休養病。而崇禎皇帝曾經很信任陳演。但開年以來陳演遇事退縮,處處都不能體量聖心,讓他大為失望,所以立即就批準了陳演的辭呈。
在向皇帝辭行的時候,陳演自己承認沒有佐理皇帝辦好事情,致使國難當頭。崇禎皇帝也很氣惱。說:“你就是死了也抵不了誤國之罪!”於是陳演唯唯而退。
但是陳演想跑,可他也跑不掉了。他也被崇禎皇帝的《封城令》給堵在北京城內,千般算計也變成了偷雞不成蝕把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