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掌櫃知道這次的行程相當危險。因為要急著趕路,就需要騎著快馬。可穿越農民造反軍和流匪、亂民橫行的地區,騎著馬的小隊人馬就象是黑夜中的明燈一樣。
李掌櫃隻能夠自己走比較危險的直路。而讓自己的侄子走比較安全的彎路了。至於那些手銃和短刃,那也隻不過是壯壯膽罷了。而唐媚拜托自己的事,早已經被李掌櫃拋在腦後了。
崇禎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山川司安排在開封城的密探得知農民造反軍三路進攻的消息。他們派出了八位信使,分別走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李掌櫃他們五人在穿越開封府的時候全部下落不明。而李柱等三人也隻存活了倆人繞道歸德府,把這消息送回到了汝寧軍本部。
而留守本部的鄧啟帆和薛永利得知這一消息後是大吃一驚。他們立刻派信使把這一重大消息送到率領大軍在汝州作戰的吳世恭手中,可這時候已經過去六天,時間已經到了臘月初二了。
大營大門被打開了。一隊騎兵呼嘯著進入大營。那些騎兵炫耀般的把馬背上的首級和繳獲扔在地上,引起騎兵和大營中的兵丁一陣歡呼、口哨聲。
“大人!士氣很高啊!”周巡看著那些還騎在馬背上雜耍的騎兵,樂嗬嗬地對吳世恭說道。
“這幫兔崽子!”吳世恭也笑罵著搖了搖頭。
現在這場戰役已經全部落入汝寧軍的節奏中。與南路的農民造反軍相遇已經八天了,汝寧軍已經完全把他們糾纏住了。
農民造反軍之所以被稱之為流匪,他們的威力就體現在一個“流”字,如果流竄不起來,那麼沒有根據地,戰鬥力又比較低下的農民造反軍就立刻自廢了武功。
這也就是為什麼農民造反軍一有情況不妙就流竄到山區的原因,因為進入山區以後,明軍就很難糾纏住農民造反軍。
而明朝朝廷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無論是誰主持圍剿農民造反軍,他都會提出一個類似於吳世恭以前提出的那個——區域防守加全場緊逼的圍剿戰略,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不讓農民造反軍流竄起來。
而且這個戰略也是一帖靈丹妙方,對付流民造反簡直就是一抓就靈。直到清末湘軍圍剿太平天國的時候還是采取這個戰略。
可戰略雖好,可還是需要好的統帥和部隊來具體實行。這也就體現出了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了。比如上一次陳奇瑜已經把農民造反軍逼入絕境了,可轉眼就是車廂峽之變,所以他也就把這場戲法演穿幫了。
而南路的農民造反軍之所以流竄不起來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他們已經處在河南腹地的大平原中,而且麵對的還是汝寧軍這樣的強軍。(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