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吳世恭在向四周的護衛再了解了一番,知道了四海錢莊確實沒有開展儲蓄業務的時候,他就盤算開了。
是否自己的汝寧軍以後發餉都通過四海錢莊呢?當那些兵丁和工匠領餉的時候,讓四海錢莊的夥計動員那些兵丁和工匠把暫時用不到的餘錢存入四海錢莊,而四海錢莊也給予他們一定的儲蓄利息呢?這樣是否可以培養起一個成熟的儲貸新市場呢?
吳世恭對於現代金融業的知識也不算是了解得很完全,可是他知道現代金融業所用的方法肯定是長期實踐下來的好方法。那回去以後就先行試用吧。至於具體條例的製定,也就讓袁行山他們傷腦筋去吧。
吳世恭就這麼估算了一下,如果自己的四海商行每月能夠吸儲三千多兩銀子,而自己的汝寧軍再節省一些,擠出一些銀子,那自己也就不需要到外麵借貸,隻要付給四海錢莊貸款的利息,堅持個大半年,就可以自力更生地解決了這次財政危機了。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糧票和銀子的固定兌換問題。現在汝寧軍的糧票可以說是糧本位製,是隨著糧價隨行就市的,糧票和銀子兌換的波動比較大。如果要開展儲蓄業務,那麼糧票也一定要實行銀本位製。否則的話,很容易被商人們鑽空子。
不過,糧票的功能還有兩個問題:就是汝寧軍控製區的糧食配額供給問題和對汝寧軍中成員的補貼問題。不過那都是技術上的問題。相對於財政危機的解決,那就是一些小問題了。
不過這固定的思維一打破,吳世恭就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的眼前頓時浮現出一條康莊大道。
是否可以成立一個股票交易所?讓自己控製區內產業的股票可以自由流動?也為自己的汝寧軍增加一條股票交易稅的新財源呢?
是否為了防止這次四海商行和四海錢莊劫案造成的汝寧軍財政動蕩,引進保險業呢?
是否為了防止災情對農民的影響,引進農產品期貨交易呢?
甚至為了開拓新的地盤,又減少自己養軍的壓力,仿造西方的東印度公司的模式,建立一種股份製武裝墾荒軍商一體化集團呢?
當然,為了培育起這些新的產業,汝寧軍一開始可能收益並不大,甚至還需要付出一些培育成本。汝寧軍更不能夠讓投機性太大,防止產生經濟危機一下子衝垮了這些還在繈褓中的產業。
但是隻要堅持下來,那些都是些會下金牛的母牛啊!至於具體的執行問題,還是讓袁行山他們考慮吧。至於執行中會出現什麼意外情況?最多是推倒重來,總不會比這次汝寧軍差點破產再糟糕的情況發生吧。
吳世恭是不知道,他現在的這番奇思妙想,使得以後汝寧成為了世界上聞名的金融之都。直到八十幾年以後,才逐漸地被另一金融之都——鬆江府給迎頭趕上。
而在執行的過程中,也造成了汝寧當地一批巨富。其中有位首批吃螃蟹的人,就是吳世恭的老熟人,老鴇李媽媽。她的青樓連鎖店也成功的首批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了,並且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了遠東聞名的娛樂巨頭。
不過當李媽媽請股東之一的吳世恭為其娛樂上市公司贈名的時候,吳世恭的惡趣味又起來了。他起了一個很洋氣的,不過當時誰也看不懂的名字——好萊塢。(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