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一直守下去也不是辦法,這援軍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會來到啊!”何可綱說道。
“也不見得,孫督師一定不會放棄我們的。再說,城外有資曆率大軍救援我們的隻有吳襄了。他一定會盡全力的,畢竟他是我的妹夫。”
“吳襄?你那妹夫……?”感覺到自己說的話可能會刺激到祖大壽,雖然何可綱和祖大壽比較熟,平時倆人說話也比較隨便,可是何可綱還是在最後硬生生地把自己的話頭收住了。
“盡天命吧!”祖大壽當然知道自己的這位老搭檔要說什麼話,他苦笑著搖搖頭。說實在話,祖大壽對自己的這位妹夫,有沒有能力來救援自己,祖大壽自己都沒有什麼信心。
“熬下去,城中你我的兒郎肯定沒話說,可這糧食怎麼辦呢?”何可綱接著問道。
可是何可綱卻有些驚訝地發現祖大壽並沒有回答他的問話。祖大壽反而轉過了身,目光看向了城內。
順著祖大壽的目光,何可綱發現祖大壽看向的正是城內的一隊民夫。雖然那些民夫也餓了很久了,可這隊民夫依然搬動著守城所需的檑木磚石。
一刹那,何可綱有些不忍心,可立刻,他又鐵石心腸了下來。為了能夠和城外的後金軍耗下去,這總有人要做出犧牲吧。
當祖大壽的目光轉向何可綱的時候,何可綱也微微地點了點頭。祖大壽立刻向身後的親兵隊長吩咐道:“到城裏先找些老弱開刀吧。記住!做的幹淨一些!”
……
祖大壽沒有失望,因為督師孫承宗確實組織了四萬明軍,在總兵吳襄的率領下,又一次地來救援大淩河城了。
可祖大壽又失望了,當知道明軍再次救援以後,後金軍立刻組織了二萬軍隊進行了阻擊。
可這次戰鬥卻根本沒有打起來。當吳襄看到對陣的後金軍時,還沒有戰鬥,吳襄就帶頭逃跑。見到自己主將的舉動,明軍立刻大潰。後金軍順勢掩殺,明軍立刻屍橫遍野。
可令人好笑的是,帶頭逃跑的吳襄卻沒有逃掉,他被追擊的後金軍圍困起來,情形是萬分危機。
就在這個時候,整場戰爭中的唯一亮點出現了。隨同一起出征的吳襄的兒子,年僅十六歲的吳三桂率領著身邊僅有的幾十名家丁衝入了後金軍的重重包圍,竟然把自己的父親吳襄給救出來了。
而這個舉動,也因為這是明軍戰鬥中的百暗中的唯一亮點,而被孫承宗奏報到朝廷中。作為偏執地認為:孝子就是忠臣;孝子就是勇將的崇禎皇帝,立刻把吳三桂的名字給牢牢地記住了。從此以後,吳三桂也就乘上了升官的直升電梯。
更為了宣傳,吳三桂勇冠三軍的名聲,在明朝朝廷的大肆宣揚下,立刻傳遍了大江南北。當然,吳世恭也不會這麼快得到這個消息。不過,如果吳世恭知道吳三桂是這樣得到了勇冠三軍的名聲的,他也一定會笑掉大牙的。
但吳三桂的名聲,並不能夠挽救大淩河城內的明軍。督師孫承宗是一籌莫展。雖然再一次的損兵折將,可是遼東的明軍數量還是比後金軍的多。
但是這些敗兵也都喪失了基本的勇氣,他們也隻敢待在堅固的城內,每天的舉動也就象是行屍走肉。靠這些人去打仗?就算是最樂觀的人也不會覺得會成功。
孫承宗知道依靠這些明軍去救援大淩河城是肯定不現實了,他現在就盼望著關內的明軍快些趕到山海關,去再次和後金軍在大淩河城決一死戰。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