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是盼望著關內的明軍早日來援,可關內卻有一支主要的明軍,卻因為莫明其妙的原因停止了行動。
登萊巡撫孫元化得到朝廷的調兵命令,又接到了首輔周延儒的私信以後,作為周延儒的主要心腹,他立刻把手下最有戰鬥力的軍隊派了出去。而這支援軍,正是由孔有德和李九成率領的。不過讓孫元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這支援軍剛出了山東到了北直隸,他們卻立刻出了意外。孔有德和李九成被淹留在吳橋已經一個多月了。
孫元化,字初陽,上海川沙縣高橋鎮人。作為一名官員,他隻是在孔有德叛變之時露了一小臉,在曆史的舞台上沒有什麼表演的機會。
可是談到中國科技史,這孫元化就鼎鼎大名啦。他是一名西洋火炮專家,從徐光啟學西洋火器法。因此,在現代人看來,孫元化作為有著這麼先進西方科技思想能力的人,很容易引起現代人的好感。所以很多史書和文學作品中,就有些吹噓地把孫元化誇成了一名大好人。
可是雖然筆者和孫元化也算是老鄉,卻不願意胡說八道。孫元化在明朝的官員中,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壞,也就是一名平庸之輩罷了。
但孫元化火器之長確實名聲在外,因此,他被孫承宗舉薦為兵部司務,在遼東關外築台製炮。這種技術工作孫元化當然很擅長,所以他的升官也十分順利,隨即進兵部職方主事,崇禎初為職方郎中。
接下來,孫元化一生最閃亮的時刻到來了。在崇禎二年後金入關時,當時的督師袁崇煥帶著遼東明軍主力入關勤王。
而孫元化作為留守遼東的最高文官,在明軍主力被抽調的情況下,孫元化主要依靠東江鎮的明軍,再加上孫元化通過雇用了葡萄牙(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為一國,葡萄牙處於半獨立狀態。當時明朝人一般都稱其為佛郎機)雇傭軍,幫助訓練出一支很有戰鬥力的火炮隊伍,經過作戰,竟然反攻收複了一些遼東明軍的失地。
雖然這場勝利有著例如:後金軍主力已經到了關內;後金軍主動放棄了一些城池等原因,但是,這勝利畢竟是勝利,在關內明軍一片慘敗的襯托下,孫元化的勝利就顯得是特別亮眼。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袁崇煥被抓捕,孫承宗再次上任為遼東督師,以祖大壽為首的遼東軍將主力又回到了關外,而他們與東江鎮明軍之間的矛盾又是不可調和的。因此最終的結果,當然也是孫元化和東江鎮的明軍被調離遼東了。
但孫元化的調離,作為督師的孫承宗並沒有在背後下黑手,再加上孫元化又是首輔周延儒的心腹。按照孫元化立下的功勞,他當然也就升為右僉都禦史,巡撫登萊。
而東江鎮的明軍,在毛文龍被殺以後,立刻成為了一盤散沙。東江鎮的那些軍將,有的心灰意冷,有的爭權奪利,再加上外部袁崇煥和後金皇太極的不斷引誘分化,因此東江鎮軍將之間的聯合、火並、暗殺、反叛、投降……這些情節簡直可以拍一部扣人心弦的長篇電視連續劇。
糧餉供應幾乎沒有,又不斷遭受著冷眼。這日積月累,東江鎮的軍將和兵丁不要說士氣了,就是日常的情緒都是深陷入深深地自卑之中的。
所以當孫元化短暫地主持了遼東軍務以後,東江鎮確實獲得了大量的糧餉,他們又得到了孫元化的重用,最令人欣喜的是,跟隨著孫元化,東江鎮的明軍獲得了久違了勝利,這些都極大地增強了東江鎮明軍的自信心。因此,東江鎮的軍將對於孫元化也是十分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