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吳世恭率領兵丁轉向時,在朝歸德府北麵走去的路上,幾名從其他千戶所抽調來的軍戶發生了逃亡。
而這幾名逃亡的軍戶,他們所在的千戶所,恰好就在吳世恭的軍隊轉向的那條路的附近,所以這些逃亡的軍戶對附近的道路是十分的熟悉。再加上吳世恭他們這些軍官都沒有什麼防備,所以這些軍戶就很順利地逃亡了出去。
得知有兵丁逃亡的消息以後,吳世恭是大發雷霆。可是吳世恭也根本沒有什麼空閑功夫,來抓捕這些逃亡的兵丁,所以吳世恭就派人到歸德府城,向歸德衛的指揮趙銘通報了那些逃亡軍戶的名字,希望趙銘能夠抓捕這些逃兵,並且給予那些逃兵以應有的懲罰,也就是殺頭。
另外的,在轉向沒多久,發生了兵丁逃亡事件以後,吳世恭就下令停止行軍,就地紮營。在紮營以後,吳世恭立刻安排各級軍官,讓他們馬上去做好安穩兵丁的工作,防止再有兵丁逃亡。
除此之外,吳世恭也不怎麼相信這些其他千戶所的軍戶了,他把這些軍戶的紮營場所,都放在了大營的內圈,而自己千戶所的兵丁駐紮在外圈,監視著這些軍戶的一舉一動。
現在的吳世恭,也隻對自己千戶所的兵丁比較放心了。在他看來,這些兵丁吃用自己的,又發給他們軍餉,自己對待他們可謂是仁至義盡。所以自己的兵丁是絕對不會出問題的。
可是吳世恭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兵丁中,也有一些人正在醞釀著逃亡。而這些兵丁,恰恰是吳世恭最信任,最倚重的騎兵。
因為軍隊的突然轉向行軍,也因為很多兵丁,並沒有十分了解軍隊轉向的原因,所以在兵丁中間,迅速地傳播開了流言。
而在流言的傳播中,軍隊轉向行軍的原因變成為:韃子攻打京城,京城告急。所以吳世恭的軍隊要轉向直接北上,和韃子大軍直接戰鬥。
而獲知這個流言以後,那些兵丁也往往到那些他們認為見多識廣的兵丁那裏去,讓這些見多識廣的兵丁給拿個主意。
而現在吳世恭的騎兵中,從京城伴隨吳世恭來到歸德府的護衛已經不多了,那些護衛也基本上成為各個部隊的大小軍官。
而在騎兵的兵丁中,大多數都是吳世恭後來提拔的,訓練比較好的親兵。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當時帶馬投誠的土匪,因為他們騎術比較好,被吳世恭直接留用在騎兵中。而這樣的人,現在在吳世恭的騎兵中,有七、八十人。
這些土匪出身的騎兵,他們主要都集中在張彪和李三河的騎兵偵察中隊中,以發揮他們的特長。但是,這也變相地讓他們容易形成一個小團體。
宋祥就是這麼一個小團體的首領。他因為以前在遼東當過兵,在軍隊打敗以後潰散到了民間落了草。因為他接受過一些軍事訓練,因此很快成為了土匪的一個小頭目。
當吳世恭發出招安令以後,宋祥也隨著他那群土匪,被吳世恭招了安。而現在,宋祥正坐在自己的帳篷中,他的四周都圍著他那個小團體的成員。
其中一位成員問宋祥道:“宋大哥,現在大人要去京城和韃子打仗,而您又在遼東打過仗,您就給拿個主意,我們現在到底該怎麼辦呢?”
宋祥開口先來了個“操!”,接著說道:“大人什麼都好,就是太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他以為韃子就象那些隻會種田,拿著鋤頭造反的亂民啊?韃子如狼似虎的,再說這次聽說他們來了幾十萬人,就我們這點人去打,那絕對就是去送死。”
說到這裏,有一個心急的連忙詢問:“那宋大哥,那我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