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展昭在宮廷內當差,帶著大內侍衛們巡邏時,正巧碰到了下朝的宋仁宗,那個時候的仁宗的臉色並不是很好看,跟隨他的太監和宮女們一個個寒蟬若襟,低著頭發著抖得走著。而在宮人和皇帝中間的三位大臣,展昭回想著他們的神色,包大人麵沉似水,眼神堅定,麵對皇帝的怒氣泰然以對;王丞相站在包大人的右上側,麵色看不出喜怒,但是眼神裏似乎透露出一抹擔心;而王丞相的右上側,走著的是當朝太師龐吉,此人麵對皇帝的怒氣,雖表麵看上去有些害怕,但是隻要觀察他的眼睛,不難看出,那裏隱含著的得意。那個時候展昭就隱約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但皇宮是何等地方,怎容他一個小小四品帶刀侍衛胡亂打聽,隻能隱下擔憂,繼續作自己的工作了。
可是展昭怎樣也沒有想到,在看到包大人盡然是被大內侍衛從禦書房叉了出來,而且不容自己詢問,就把大人打入了大牢。雖然並不是什麼天牢,但,當朝二品大員,被皇帝下令壓入大牢,這怎麼得了。展昭當時就有些急了,這幾年開封府鍘過多少皇親國戚,把汴梁城的治安治理的是井井有條,有包大人坐鎮開封,兄弟們心裏踏實,百姓們各個和樂。雖然每次都會有波折,但是有聖上的仁慈大度,也是順利過來了。
可如今,禦書房裏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情?包大人又因為什麼被皇帝治罪呢,自己是一無所知。展昭隻好按下心中的焦急,在工作完之後立即離開皇宮(好在他的工作時間也就隻有那個早上的半個時辰),和在皇宮外等候的四大校尉會合,因為自己也不明白發生了什麼,隻好什麼也不說,隻是讓他們先行回府。展昭自己獨自一人憑借宮內腰牌去牢裏探望包大人,希望可以從大人嘴裏了解情況,也好想辦法救大人。
隻是——,展昭想到包大人當時的回答,至今仍然讓他不敢相信,包大人竟然作出了那樣的安排,想必將要發生的事情確實難辦啊。
展昭微不可查德皺了皺眉,拿巨闕的左手慢慢的收緊,然後又放鬆。又想到了那個被自己趕走的公孫,不知道他會去哪裏,路上可會安全?一想到他會遇到危險,展昭的心裏就微微的疼,也許自己真的不應該放他一人離去。腦海中閃現出一個人影,或許這個時候,用得到他,畢竟……,不過那個人會去嗎?
展昭就這樣一路想著,很快就帶著四大校尉來到了丞相府門前。四大校尉遠遠的望見丞相府的大門時,就已經明白了展大人的意思,“求情!”四個人互相瞧了瞧,更是下定了決心,無論如何也要說動丞相。門房通報後,不一會就帶他們進了丞相府。他們五個人一起求見了王丞相,而王丞相此時在書房內也正為包大人這件事擔心著。皇帝盛怒,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承擔的了得。若當時自己出麵求情,相信也不會有好的結果。要如何做呢?咳!包大人是個好官,可就是太鋼直了。聽到開封府內有人求見,就知道必是為了這件事,立即命人領他們到了書房商議。最後王丞相答應等皇帝的怒氣消下去之後,會立即替包大人求情。
果然包大人在牢房內呆了一天,第二天早朝的時候,王丞相見聖上臉色平和,就立即聯和了朝中幾位重臣一起為包大人求情。宋仁宗本也是一時氣憤,加上龐太師在一旁煽風點火,這才加怒於包大人。經過一個晚上的思考,也正想著如何收場。見幾位重臣一起來求情,這台階有了,但是麵子怎麼也得說得過去。這包拯罰還是要罰的,不罰自己在龐妃麵前如何解釋。不過坐牢嘛,就不必了。罰他什麼呢?宋仁宗皺著眉頭思索,底下的大臣還以為皇帝是生氣了,急忙紛紛低頭跪下不敢多言。那龐太師雖然也跪在一旁,不過此時他眼裏的得意是很非常容易看出來的。
宋仁宗沒有理會下麵大臣的反映,還在想如何處置包拯,無意間想到了今天的奏章中提到的一件事,眼光一亮,計上心來,就這麼辦,愛妃也將無話可說,“眾卿聽旨,包拯以下犯上,冒犯聖顏,本應定罪。然他平時頗有政績,以及有諸位愛卿的保舉,所以朕決定,包拯官降一級,貶謫為湖州知府,務必速速查清水寇一事。戴罪立功,以期後效。欽此。”
龐太師本想出言反對,但一時又沒有什麼好的理由,那為包拯求情的人一看皇帝放過了包大人,雖是被貶湖州,但總比沒了性命要強,且皇帝也說了是“戴罪立功”,以包大人的能力,一定會回來的。所以,齊乎“皇上聖明”,這件事也就沒有了轉圜的餘地。
包大人從大牢裏出來後,不敢有負皇恩,立即打點了行李,帶領展昭、王朝等人直奔湖州而去。
在包大人走出牢門之前,汴梁城南門口就有一匹快馬跑了出去。而在包大人上路的時候,一隻白鴿掠過晴朗的天,撲扇著翅膀,同樣往南飛去。
看來南方那個地方是真的是很熱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