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2時30分,從巴拿馬到科隆,魏軍沿65公裏長的整條運河發起全麵的火力轟擊,兩小時後,在科隆方向,11師31團從波托韋約防禦工事出發,搭乘海軍陸戰隊的140艘15噸登陸艇分成三個波次一馬當先橫渡運河。這種全鋼製的小型登陸艇最多能夠搭載一個步兵排的士兵加3噸物資,或者一輛輕型坦克加一個步兵班,或者兩輛半履帶車以及隨車步兵,最快速度達到8節,艇首裝載一挺12.7毫米機槍,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對岸火力支援。4時55分,第一輛登陸艇成功搶灘登陸,此後半個小時,各個波次登陸艇陸續搶灘,在最先上陸的十餘輛輕型戰車掩護下,魏軍步兵們與扼守灘頭陣地的美軍部隊進行了激烈的戰鬥,陸軍航空兵的轟炸機和海上的1艘“神獸”級和4艘“南太行”級也投入戰鬥,很快便攻陷美軍陣地,奪取了寶貴的登陸場。8時39分,魏軍第11步兵師全部上陸,隨即揮兵向西進攻美軍重兵扼守的聖洛倫索防禦工事,此刻擔負先鋒任務的張作霖已經率部打到了五公裏開外,穿著紅肚兜的張作相衝殺在前卻毫發無傷,似乎真的刀槍不入。美軍各部築壕據守,彈藥和補給均很充足的他們此時士氣正旺,無知無畏的新大陸白頭鷹們滿懷信心想要和外海龍一決高下。美利堅民族是地道的移民彙集而成的民族,維係這個民族的是北美大陸的富饒和相比暮氣沉沉階級固化的歐洲更美好的個人前景,無論在華府的官方宣傳中新大陸的人際關係和民族凝聚力是多麼的美麗動人,為了虛無縹緲的美國夢有多少人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但任何一個神智正常的人都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在麵臨困境時不會迅速分崩離析的堅韌民族。
幾乎所有人都明白,倘若合眾國無法維持蒸蒸日上和發展態勢,那麼由無數族群彙聚的美利堅民族也會在很短時間內便分崩離析,“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各個族群又會回到其原來的群體當中。
美利堅民族從來就是一個矛盾的民族,“五月花”號將整個歐洲意誌最堅定精神最強大的一批人拉到了美洲,而百年之後,昔日為了信仰毫不猶豫放棄安逸生活乃至生命的清教徒的後代們卻不再對清貧甘之如飴。
沒有血緣和文化作為紐帶,美利堅民族隻能選擇別的什麼東西作為整個民族的共同信仰和聯接。這是整個世界最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民族,同樣也是最為拜金的民族,這決定了美國人天生就有白手起家的勇氣和魄力,但血勇之氣不可持久,一點麵臨生死絕境,又會立刻退縮,因為隻有活著的英雄才能好的英雄,埋在阿靈頓國家公墓陰冷地下的英雄無論再如何偉大也無法再享受金錢帶來的愉悅。
簡而言之,輕易不要和美國人比財大氣粗,因為物質的東西本就是新大陸人最大的驕傲和最擅長的方麵,要和他們比,就比誰更能吃苦,誰更不怕死,誰對自己更狠,這些方麵恰好是神經堅韌的外海人最擅長的領域。
猛烈的攔阻火力無法阻擋魏軍的進攻,魏國人就像是參與了第三次美洲戰爭的美國老兵口中描述的那樣不可戰勝且悍不畏死,死亡隻能讓他們更加堅強,而不是退縮與崩潰。
八年前的戰爭給了這支軍隊進一步提升的機遇,時至今日,本就強大的外海人軍隊已經更上一層樓,而國內和平主義大行其道的美軍卻依然停滯不前,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越拉越大。
魏國人現在遂行作戰計劃的執行能力要比上一次戰爭提升了一大塊,獨樹一幟的立體進攻猶若海潮洶湧不息,依靠野戰陣地阻擊的美軍幾乎無法給對方造成什麼像樣的麻煩。
魏軍士兵半夜便爬起來在出發陣地上冒雨埋伏了一夜,黎明時分立刻渡河,看似浪費體力,但效果卻很好,眾多的新兵渡過了最緊張的時期,沒有在剛上戰場的時候就送命。當地麵進攻展開後,新兵們已經適應了戰場氛圍,大大減少了傷亡,在強大炮火和戰車的掩護下,魏軍先頭部隊接連突破美軍數道陣地。
美軍數量有限的輕重機槍接連被摧毀,單靠春田式步槍單薄的火力根本無法有效阻攔,魏軍步兵蜂擁而上,付出很少的代價便突入陣中,當光著膀子手提戰刀揮舞著槍刺的魏軍步兵如同錢塘秋潮蜂擁而至時,美國大兵的勇氣頃刻消散殆盡,他們從塹壕裏爬了出來,丟下武器哭喊著逃跑了。
日出之時,整條運河兩岸都充斥著驚天動力的槍炮聲,24艘80噸級小型內河炮艇以4節慢速遊弋,艦艏艉的雙聯裝37毫米速射機關炮不時向西岸打出一串串的高爆彈,美軍布置在河堤的殘餘工事很快便被一一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