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基本麵與技術麵(2 / 2)

500點,社會反響強烈。當時的一些紅馬甲認為這兩篇就像紅頭文件,而我的名聲也一下響了起來。其實這兩篇文章隻是我股市分析的處女之作,文中全無技術分析。更主要的是,文章的觀點主要來自當時第一任上海證交所總經理尉文淵的遠見卓識。此後,我的分析文章漸漸多起來,但是多數屬於基本麵分析,或者更確切地說屬於政策麵分析。因為從我的實踐中發現,中國股市始終難以擺脫政策調控的痕跡。我曾經就上海股市異常波動的成因作過一次專題研究,發現由政策因素引起的股市異常波動占75%,隨著股民隊伍的擴大,技術分析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接受。當政策麵與消息麵比較平靜時,眾多投資者對技術麵理解所產生的聯動效應使技術分析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因而一次準確的具有說明力的預測分析往往是基本麵分析與技術麵分析的有機統一。以本輪行情為例:1999年初我曾在一篇全年股市分析文章中對全年走勢並不樂觀,並認為有創新低的可能。然而至同年4月底我發覺這一觀點的失誤。因為從技術麵上我發現從1997年5月上證指數1

510.17點回落以來,已經曆了24個月的考驗,在這段時間中共四次探底。第一次是1997年9月下探至1

025.13點,後在政策指導下反彈;第二次是1998年8月中旬指數下探至1

043.02點,當時國內洪災嚴重,國民經濟經受嚴峻考驗,但很快觸底反彈;第三次是在1999年2月,當時信托公司非金融機構證券部撤離,市場資金受到空前壓力,但指數下探至1

064.17點便反彈;第四次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聯盟轟炸我國駐南使館,股指下探至1

047.83點。第四次下探是上海股市高點回落考驗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尋求支撐最嚴峻的一次。但是四次下探均未跌破千點大關,這表明千點支撐的有效性。而長期的蓄勢又孕育著極強的反彈因素。從基本麵而言,證券市場已成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層及方方麵麵對證券市場作用的肯定從未像1999年那樣重視,這是技術麵與基本麵的統一。以此為據,我在1999年4月底5月初發表了《耐心等待世紀大底》、《跨世紀底部與跨世紀行情》的文章,終於再次得到市場的驗證,從中也使我體會到對市場的分析不能人雲亦雲,不能純技術麵也不能純基本麵,複雜的股市需要潛心研究,從多方位、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才能得到較為正確的判斷。

不少投資者或重視技術麵分析,或重視基本麵分析,有時也能得出正確的判斷,但失誤較多。其中原因是太偏重一麵,有的是太過於輕信他人的分析,自以為可以借用他人的腦袋、以他人的智慧來指導自己的操作,結果難免會事與願違。因此了解當今中國股市兩大分析流派的現狀及中國股市特殊的市況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