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與高楓明爭暗鬥了兩年時間,回頭看看,為的是什麼,李銘始終沒有搞明白,有人說,李銘你與高楓爭的不就是權力嗎,其實不是,後來過了很久李銘才想明白,李銘與高楓爭的不過是麵子,爭誰更有能力,都想壓對方一頭,事情雖然說來可笑,但是一旦出現苗頭,卻根本無法阻止,在當時,兩個人的眼裏全礦山的管理崗隻有一個,誰上去了誰就是有能力,誰失敗了就隻能任對方嘲笑,關乎於麵子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任何一個都看不開。可惜,當時的眼界著實太小,四年後的李銘與高楓,再讓兩個人爭,兩個人隻會嗤之以鼻,崗位那麼多,各走一條路,爭什麼啊。但是這個問題在剛畢業的大學生中卻普遍存在,人人眼裏都隻有那麼一個職位,都拚命的去表現自己打壓別人,為的就是能夠第一個得到這個職位,在同一屆裏麵耀武揚威一番,並且幻想著以之為跳板,得到領導賞識更上一層樓,用我們當初一個畢業生的話就是,我要三年當上技術員,五年當上副主任,七年當上大礦長。當時王家堡鐵礦黨委書記在座,高度讚揚了這個同事,說:“有理想,有抱負,我們就需要這樣的好青年。”當他為書記的誇獎以及自己的抱負沾沾自喜的時候,我們卻像看傻X一樣看著他,事實證明,凡是這樣想的都被現實打擊的很慘,說大話的這個同事,第四年才掛職上了技術員,四年過去了而我們這一批卻沒有一個人成為副科級幹部的。現實與理想差距真的很大。當年那一批神話的創造者如今都在單位的各個科室當上了科長,甚至有兩個人已經成了副礦長,李銘深深的不理解,經過李銘的多方探索,已經其中一個人不經意的走嘴,李銘清楚了其中的答案。
仔細的探索,李銘發現那一批神話都來自一個學校,同一個老師教導,北鋼礦業公司的一個大領導,也來自那個學校,當然,從那個學校畢業來到北鋼的學生很多,為什麼獨獨他們五個人能夠達到這個高度呢,答案在後麵。懂得人情世故,也就是送禮,他們借助老師與領導的關係,從中請客送禮,本身都是本科畢業,能力不差,又懂得人情世故,理所當然的站在了高位。其實,僅僅這樣並不算完,他們僅僅完成了第一步,而要想在位置上坐穩,他們還要做很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