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日本自上而下都不會放棄所謂製霸的路線,聯華抗歐,不過是一種新的製霸思路。遠交近攻這種謀略,日本人清楚的很。問題是這個時空變了,國這個壓製了日本一千多年的國家,也就是近代稍稍打了個盹,很快就醒了。統一的國,照著日本的麵門就是一頓狠錘,青島一口氣吃掉日本四萬精兵這就算了,連帶日本海軍也吃了不少虧。經濟賬就更不必說了,日經貿斷絕的那段時間,日本連原材料都難以為繼,更不要說市場了。即便是日達成了新的經貿協定,日本想恢複到日青島戰爭之前的狀態,也是難比登天。
在這種背景下,身邊有一個拳頭更大的民國,隻能虛以為蛇的聯合一下,圖謀俄國這個暫時內亂的陸地大國,不失為一條可行之際。
問題是發出這種聲音的人沒什麼影響力,現在日本陸軍上下,還在做夢呢。什麼夢?雪恥夢唄,妄圖再來一次日俄戰爭那樣的決戰,擊敗**隊。什麼蒙滿是日本的生命線,這個話在日本軍政界差不多就是共識了。
這一次遠東幹涉,日本軍部的計劃很明確,利用所謂的共管,多占一塊地方算一塊。對於國方麵,能不打就不打,拿聯合幹涉做擋箭牌就好了。反正地方日本軍隊占了,難不成你還打過來搶回去?
這個如意算盤打的真不錯,問題是日本這幫軍人,根本就沒想到一件事情。在國防軍有一個傳統,打內戰就不要想得什麼一等勳章。這說明什麼,全國的軍校都在灌輸一個觀點,俄、日乃國之大敵。國民族崛起,首先要搬掉身邊這兩塊絆腳石。全軍上下摩拳擦掌的,都在找機會跟日本幹一仗。這種軍隊的氣氛,日本軍方的情報係統在日戰爭期間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後,很難再次建立起原來的體係,對於**隊的情報,都是一鱗半爪。
岡村寧次也是“聯華抗歐”的支持者,屬於腦袋比較清醒的日本軍官。根據民國官方公布的數據,1918年上半年,民國鋼鐵產量高達突破三百五十萬噸,其鋼就是一百五十萬噸。這樣的生產力,已經遠遠的把日本甩在了身後。借著一戰的機會,日本的在過去的四年內,鋼鐵產量勉強突破二百萬噸,這都把吃奶的力氣用上了。等到歐戰結束,日本沒了巨大的市場,就等著萎縮吧。民國則完全不然,這個時空的民國,鋼鐵需求量每天都在增加。工商業的快發展,帶動的巨大市場,絲毫不用擔心鋼鐵產量過剩。
民國正在進行大選前期準備,共和黨恨不得把每件政績都拿來說一百遍啊一百遍,這些數據日本人根本就不難得到。其湯化龍叫囂,未來五年民國鋼鐵產量突破一千萬噸。這個執政口號,差點把日本人的狗屎都嚇出來了。
岡村寧次來見田激揚是主動請纓,宮津少將是個謹慎的軍人,他雖然不能認同“聯華抗歐”,認為以“聯華”為發展手段還是可行的,但是“抗歐”就算了,歐洲太強大了。
崗村要求去做聯絡官,化解日兩軍之間可能發生的不愉快,這個舉動宮津是支持的。這個支持,是建立在民國陸軍強大的基礎上,反過來說如果日軍是強度的一方,聯絡就是多餘的。當年青島戰爭,日本認為自己是強大的一方,根本就無視國政府已經收回青島的現實,固執的出兵,甚至還繞個大彎子,不就是想蹂躪一番國人的尊嚴麼?
所以說,這個世界的本質沒變過,國家和國家之間,比的就是誰的拳頭大。
這個時空的現實是,民國的拳頭更大一點,所以宮津希望避免不愉快。
真的走進**隊的駐地時,岡村寧次的心情真是很複雜。一路走來的過程,看到的是國士兵正在挖戰壕。**隊的裝備優勢,自然不用多說了。走進指揮部的駐地時,看見到處都是卡車,並且是美聯合製造的時候,岡村寧次的心可以說沉到了最底。
隨便數了一下,一個師指揮部就是五十輛卡車,這就是**隊的實力麼?這讓還是以馱馬為主力日軍主力師團情何以堪?這才幾年的時間啊,**隊就發展到這個水平了。天照大神啊,難道真的放棄大和民族了麼?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卻無法追趕上對手的腳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