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岡村寧次
這個時空的岡村寧次,實在是生不逢時。平行時空的岡村寧次,在青島之戰解釋後,開始長期在國滯留,成為一個國通。稍稍有點抗戰曆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民國孱弱到可何等程度,外有日寇覬覦,內有大大小小軍閥割據,還有赤色政權旗幟鮮明的要推翻民國政府。
這樣一個民國,岡村寧次自然不乏用武之地,孫傳芳這樣的大軍閥,都待之如上賓,聘用為軍事顧問小說章節。曆史上日本對民國的招數就一個,隻要你是**的軍事力量或者政治力量,就給以支持,用一切手段來阻撓國的統一。北洋當政期間,日本支持民黨跟北洋鬧,民黨當政,日本轉而支持其他地方軍閥。甚至不惜采取武力,出兵濟南,阻撓民國一統。
為什麼日本要這樣做,道理很簡單,國是大國,一旦完成了統一,集力量於軍隊建設,日本就很難對國有所作為。
這個時空就是這樣,日俄戰爭之後的日本極度虛弱,能夠緩過勁來完全是因為一次世界大戰。平行時空有歐洲貿易輸血的同時,像螞蝗一樣吸附在民國的身上吸血。這個時空日本等於少了一個輸血的渠道,所以在一戰結束前夕,已經不算強大。
可以這麼說,沒有國這個舞台,岡村寧次在日本內部,難有用武之地。所以生不逢時。
岡村寧次、永田鐵山和小畑敏四郎被陸士教官們公認為第16期最優異的“三羽鳥”(即“三傑”)。(作者按:國內日本陸士生的期數算法,與日本不同。原因在於國內是按照官派的批次來算的。所以誤差很多。加之民國史人物很多是以訛傳訛,於是顯得有點亂。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社科院編寫的民國史人物傳看看。按照官派的期數來排列,相對準確。)
這個時空的光村寧次,沒有能去成青島,自然沒機會成為什麼國通了。至於什麼“三羽鳥”,就不要當真了,小日本喜歡搞這個鳥事情。說的好聽一點叫矬子裏頭拔將軍,說的難聽一點。叫夜郎自大。當然也不能否定,岡村寧次此人確實有才。抗日戰爭期間,真正重視敵後抗日根據地並且下大力氣去打擊根據地的日本軍界高層人物。岡村寧次是具有代表性的。
沒有了在國的發展機會,崗村在日本國內憑借個人能力,進入了日本陸大。人生軌跡的變化不小,畢業之後沒有選擇留在參謀部。而是下了軍隊。成為第五旅團的作戰參謀。
這一次幹涉俄國革命,日本很明顯是來占地盤的。出發之前,岡村寧次與永田鐵山這個老同學,進行過一些交流,並且經常參加那個軍人聚會。在多次聚會當,岡村寧次和永田鐵山在對待**隊的問題上,基本達成了一致。都認為現階段的日本陸軍,根本不具備戰勝國的可能性。說起來這是很無奈的事情。小國的悲哀。統一之後的民國,盡管沒有所謂上下一心的局麵。各地政府還是有很強的獨立性,但是軍隊的統一保證了央政府的權威性。在這種局麵下,民國集力量優先發展軍事和教育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執行。至於民間工商業的發展,隻要政府不扯後腿,政策上有關照,民間的工商業不難成星火燎原之勢。(作者按:這一點,可參照對比當代改革之後的民營企業的發展和生存空間。說起這個,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長時間的悲哀,民營企業在國的生存狀態,太艱難了。)
這個時間段,岡村寧次和永田鐵山包括石原莞爾在內,都還沒有成長起來。他們對於日本陸軍的發展沒有多少話語權,即便是大聲疾呼,基本也是浪費口水。唯一的好處就是個人在軍年輕一輩的聲望有所提高。
這個時空,日本陸軍內部有一種對於日本來說不是很和諧的論調,這種論調主張“聯華抗歐”,持這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石原莞爾。這真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平行時空九一八事變的始作俑者,在這個時空麵對強大起來的民國,居然換了一個腔調。不能不說,日本這個民族從來都是隻認拳頭不認別的。當他認為自己的拳頭夠大的時候,自然不甘寂寞,說什麼也要賭上一把。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到二次大戰,日本就是一直在賭國運。
客觀的說,日本這種小國也隻能靠賭了。不然就隻能放棄所謂的製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