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曲解後就被人利用,西方的東西我們要不要?偶爾有說“民主是個好東西”就不得了了,那都是廢話嘛。如果不承認“民主是個好東西”的話,共和國也不是好東西了。那還是回到皇帝製度吧,回得去嗎?
中國人一直講,搞政治要靠民心,如果得不到民心就完了。
馬國川:能不能說,在現代社會所謂“民心”,某種意義上也就是普世價值?
餘英時:是普世價值。每個人生下來都要自己做主,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這就是所謂自由。佛經上到處都是自由、平等。權利和義務是相對的,不能說隻有義務沒有權利。中國語言是從義務方麵著眼,不強調應該得到什麼。強調我應該做的,對別人來說就是權利。兩種不同的語言。講的是同一個事實。
動輒反西方,完全對曆史不了解,而且封閉曆史、曲解曆史,這樣下去,中國哪能變成大國呢?
馬國川:看來,您對未來是悲觀的。
餘英時:短期,我有點悲觀;長期,我是樂觀的。
馬國川:清末以來,中國的民族主義開始出現,辛亥革命以後民族主義愈益發展。近年以來,民族主義思潮又興起。在權威消失、社會解體的過程中,會不會出現一些人利用民族主義,走上二戰前日本或德國的道路呢?
餘英時: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民族主義的激情很容易煽動起來,義和團便是前車之鑒。現在搞民族主義,就是要轉移視線,把國內矛盾轉移到外麵去。那就可能造成世界大戰,不是暴力革命的問題了。民族主義是一個雙刃劍,最後也可以傷到始作俑者。
我對現實不抱太多的幻想。但是我相信,中國有這樣悠久的文明傳統,中國社會裏總有一些精神力量是會發揮作用的。必須有社會空間、文化空間,政治無法完全幹預。文革時代大概是徹頭徹尾的控製和操縱,現在有人想重新搞“文革”那一套,我相信是絕對做不到的,對一般老百姓不會有影響的。
對中國未來不必那麼悲觀,十幾億人,每個人總有一些小空間做自己的事情。千萬不要心灰意冷,還要繼續向前,各盡本分。現在社會文化各方麵可以改進的地方太多了,也有許多空間還可以做事。
重建價值觀念
馬國川:辛亥革命以來,甚至是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一直在現代化的道路上摸索前進。在現代化進程中,中國的文化傳統如何確立自己的現代身份?這是您多年研究的一個問題,也是許多人關注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