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重思、反思“辛亥百年”(1)(1 / 1)

序二

重思、反思“辛亥百年”

7月間,馬國川先生來一傳真,希望我為他新近完成的《告別皇帝的中國》寫一序言。

馬國川是《財經》雜誌主筆,是一位資深媒體人,曾出版《大碰撞:2004-2006的中國改革紀事》、《風雨兼程: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訪談錄》等書,膾炙人口,廣受好評。馬國川有媒體的專業修養,對時代性的課題有敏銳的觸悟與捕捉。2009年4月我在北京出席博源基金會主辦的“中國現代化與現代性”會議期間,曾接受過他一次有關大學課題的訪談,他十分到位的問題,平和理性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顯然,這次馬國川先生為了《告別皇帝的中國》一書是花了很大的心思與功夫的,從書的主題(辛亥百年)之設定,采訪的大綱細目之擬定,到受采訪人的選請與邀約,都有細致的構思與計劃。他希冀通過海內外十二位學者從不同角度解讀辛亥革命,總結一百年來中國現代化道路,探尋中國的未來。他的基本興趣與動念不止在探求辛亥百年的曆史真相,更在為處在社會大轉型的新轉折點上的今日中國尋求曆史方向性的道路。

馬國川先生《告別皇帝的中國》的內涵從他的采訪大綱所提的問題可知其梗概。他的采訪主要是圍繞下麵六個問題展開的:

1.如何評價“晚清新政”?

2.為什麼會產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產生是否必然?

3.中國有無可能不經過革命而實現憲政?如何認識革命和改良的關係?

4.如何評價辛亥革命對中國曆史的影響?

5.如何認識辛亥革命一百年來中國現代化道路?其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

6.今天中國麵臨哪些問題?未來中國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