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四日,一代英王李世民終於進入了彌留之際。這之前,李世民在他少有的清醒的時刻,抓緊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當然是關於王朝的。他躺在翠微宮的龍床上,先後召見了他最信任的左右丞相長孫無忌和諸遂良。太宗流著眼淚。他說他知道他們也很蒼老了,但他要先於他們而去,他隻能將太子和大唐的社稷托付給他們。他說他的 時間不多了,他已預感了他的死亡將至。他希望他們這些與他共同開創天下的老友能竭力輔佐太子,將大唐的基業繼承下去。老臣們在英主的囑托中連連叩首稱是。
唐太宗做的第二件事,是他單獨召見了他本來一直想立為皇後的隋煬帝的女兒楊妃。其實楊妃一直守候在李世民龍床的屏風外。楊妃款款地走來,跪在李世民的床邊,把李世民的手按在她滿是淚水的臉上。
李世民說,我是很對不住你們母子的……
皇上,您不要說了,不要這樣說。
李世民說,好多年了,他一直想告訴她,他是怎樣地想念他此生最疼愛也是最寄予厚望的吳王恪。他說很想在死前能再見上恪一麵。他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他了,自從恪遠赴江南。李世民說,扛南是個好地方,山青水秀,恪正 好在那裏修身養性。他說他知道,在他所有的兒子中,最最配坐在皇帝寶座上的唯有恪。他像我。但他也像你,像隋煬帝。朝廷不容他。李世民說,他雖是一國之君,有時候卻不能左右朝廷。他希望楊妃能理解他的苦衷。他 努力過。他想立楊妃為後其實就是為了恪。但事已至此,他希望恪能接受現實,遠離朝廷。朝廷是戰場。陰冷的太極宮裏充滿了刀光劍影血雨腥風……
楊妃握著太宗的手。
她說她能理解這一切。她從小生在皇宮,自然就更加懂得這朝廷的殘酷。她說她能同皇上有恪這個值得驕傲的兒子就是她一生最大的幸福了。她還說,恪也會理解這一切的。恪會馬不停蹄地飛快趕來的,會趕上向皇上……
楊妃沒有說出“告別”兩個字來。她不忍說這兩個字,她還不想同皇上告別。她緊緊抓著李世民的手,泣不成聲,淚如雨下。
昏迷中的李世民又突然醒來。他支撐著抬起頭,看見了正跪在床邊哭泣不已的楊妃。他費力地躺下。他說,若是我見不到恪了,告訴他我愛他。不過,我要等他,要等……
那時候,恪已登上趕赴長安的征途。
兩天之後的那個清晨,翠微宮的上空突然飛來一群又一群的烏雀。那些黑色的鳥漫山遍野,遮天蔽日,終日聒噪不休。鳥落在山林中、樹權上、房簷邊。趕也趕不走。終南山被這突然而至的黑色的鳥覆蓋著。那鳥群不停地發 出淒切而慘烈的叫聲。一個時辰接著一個時辰。
在最後的時辰,彌留之際的太宗令褚遂良起草遺囑。
然後,一切都完成了。沒有什麼再需要牽掛的了。太宗此刻的意識就要散去,他在將最後的心智聚集的那最後的一刻,看到了那個美若天仙的高陽正從遠方向他飄來。他想這是他的女兒,他曾經是那麼愛她。他多麼想走過去 抱抱她。但他的腳無論怎樣也抬不起來。他伸出了手臂。他要他最愛的這女兒回到他的懷中。他這樣伸張著手臂等待。他很累,但是他卻堅持著。他看見了他的女兒款款地走向他。她離他越來越近,甚至已能看見她臉上的微 笑。能有如此的微笑相伴,他覺得連死也不可怕了。當他就要合攏手臂抱緊女兒時,她突然又扭身逃走……又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重新麵對著他的女兒竟變了一副臉孔。滿臉的怒火和仇恨。然後是冷笑。她突然間高舉起一把 短劍。那劍朝向他。一步一步地逼近。他再也看不見女兒的臉。他竭盡全力大喊著,不——為什麼?他已經記不起曾在什麼地方虧待過這個女兒。他拚命地想。想得很累。他想不起來。他終於不再思想,惡夢結束,他重新陷 入更深度的昏迷。 從此,他再沒有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