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必須保持的一種修養(1)(1 / 3)

把目標若幹化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麵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鬆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隻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經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麼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四十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覺得成功離我們較遠。確切地說,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倦怠而失敗。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稍微具有一點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許會少許多懊悔和惋惜。

智慧的人生固然有天才的成分,但智慧的主人公無一例外地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智慧的力量,演繹出精彩的人生。在羨慕和讚歎之餘,也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啟發。

栽種在頭腦裏的樹

兩個青年一同開山,一個把石頭砸成石子運到路邊,賣給建房的人;一個直接把石頭運到碼頭,賣給杭州的花鳥商人。因為這兒的石頭總是奇形怪狀,他認為賣重量不如賣造型。三年後,他成為村上第一個蓋起瓦房的人。

後來,不許開山,隻許種樹,於是這兒成了果園。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鴨梨招徠了八方客商。他們把堆積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運往北京和上海,然後再發往韓國和日本。因為這兒的梨汁濃肉脆,純正無比。

就在村上的人為鴨梨帶來的小康日子歡呼雀躍時,曾賣過石頭的那位村民賣掉果樹,開始種柳。因為他發現,來這兒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梨子,隻愁買不到盛梨子的筐。五年後,他成為村裏第一個在城裏買房的人。

再後來,一條鐵路從這兒貫穿南北。這兒的人上車後,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龍。小村對外開放,果農也由單一的賣果開始談論果品加工以及市場開發。就在一些人開始集資辦廠的時候,還是那個村民,在他的地頭砌了一垛三米高、百米長的牆。這垛牆麵向鐵路,背依翠柳,兩旁是一望無際的萬畝梨園。坐車經過這兒的人在欣賞盛開的梨花時,會突然看到四個大字:可口可樂。據說這是五百裏山川中唯一的一個廣告。那垛牆的主人憑這垛牆,第一個走出了小村,因為他每年有四萬元的額外收入。

20世紀90年代末,日本豐田公司亞洲區代表山田信一來華考察,當他坐火車路過這個小山村時,聽到了這個故事。他被主人公罕見的商業化頭腦所震驚,當即決定下車尋找這個人。

當山田信一找到這個人的時候,他正在自己的店門口與對門的店主吵架,因為他店裏的一套西裝標價八百元的時候,同樣的西裝對門標價七百五十元,他標價七百五十元的時候,對門就標價七百元。一月下來,他僅批發出八套西裝,而對門卻批發出八百套。

山田信一看到這種情形,非常失望,以為被講故事的欺騙了。當他弄清真相之後,立即決定以百萬年薪聘請他,因為對門的那個店也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