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怎樣提高組織語言的能力? (提(14_54)(1 / 2)

我們在聽他人當眾講話時,經常會聽到用詞不當,語無倫次的情況。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仔細分析,我們自己有時也會出現這樣的毛病。並不是我們有意這樣,隻是有時一緊張,這樣那樣的毛病全出來了。歸結原因,主要是語言組織的基本功差。張先生是第20期的“當眾講話訓練班”學員。他在班上發言時,這樣談他自己:

1993年我到達深圳,既沒朋友又沒錢,走在深圳的大街上找工作。一天上午,我走進一家大貿易公司的辦公室,要求見總經理。

總經理以不信任的目光看著我這位陌生人。一開始,總經理打算隻聽我說幾秒鍾,但這幾秒鍾卻變成了幾分鍾,幾分鍾又變成了一個多小時,而談話依舊進行著。

談話結束之後,這位總經理打電話給華辰出版發行公司的總經理,向他推薦我。這位總經理馬上邀請我這位陌生人共進午餐,並為我安排了一個拓展部經理的位置。

當時身無分文的張先生,怎麼能夠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影響了如此重要的兩位人物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他的語言組織能力強。張先生擁有這樣好的口才,又是位成功人士,為什麼還走進“當眾講話訓練班”呢?他這樣解釋說:“我因公司的業務,要在北京停留半年。從報上看到這樣的訓練班,一下子觸發了我當年的那段體驗。我覺得這樣的訓練班真是太實用了,它可以幫助許多自我封閉的人,突破自我,走向成功。我主要是想用我的親身經曆來現身說法,就像黃老師一樣,幫大家_二把,因為現在有太多的人需要這方麵的幫助了。遺憾的是,有許多人還認識不到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常言說:好人,靠好嘴:好馬,靠好腿。要想成功,必須先練嘴上功夫。”

那麼,什麼是語言組織能力?又如何去提高呢?

張先生在談到他那次成功的應聘時說,當時那位總經理拿給他一張紙條,上麵寫著這樣幾個詞:“監獄”、“乘機”、“買煙”、“先生”、“傻瓜”、“小偷”、“警察”、“逃走”、“押送”、“路上”,要求他馬上用所提供的詞說一段小幽默。這實際上是在考察他語言組織的感覺是否敏銳。張先生拿到紙條後,看過上麵的詞語,迅速形成意念,立馬開始說……話音剛落,一旁的秘書小姐抿嘴直樂。

你知道張先生是怎樣說的嗎?試著說說看。

通常情況下,我們的語言組織難度沒有這麼複雜,說之前關鍵要有個總體考慮,先說什麼、再說什麼、後說什麼,總之是要確定好按一種什麼樣的思路去說就可以了。

常用的確定思路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按時間先後

即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說。如:第2期訓練班的學員徐先生談他個人奮鬥曆程的那段發言,就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來組織自己的講話內容的。一上來他就說:“1994年初,我開始籌備投資一家網吧……”單刀直入地從事情的開頭說起。接著他又依次談到“不久,我的網吧真的開業了。”後又談到網吧開業整一年時,終於關門了。”

這一類的講話思路最常見,前麵我們所列舉的例子,多數采用此種講話思路,可參考前麵的示例。

(2)按因果關係

即先說出事情的起因,再說出由此帶來的結果。如:第3期當眾講話訓練班學員盧女士的發言,談到“高跟鞋的代價”,她先說:“記得七歲的時候,我一看到村裏的大姐姐穿高跟鞋,我的小腳丫子就癢癢羨慕得要命。老跟媽媽嚷嚷:‘給我買一雙吧,給我買一雙吧!’媽媽忙,哪有工夫搭理我這茬兒……”正因為有這種“因”,才有後來用泥巴自製高跟鞋,以致前額留下傷疤的“果”。當然,也可倒過來先說“果”,然後再解釋“因”。如:“請大家看,我前額的這塊傷疤,不是一般的疤痕,是‘愛美的代價”’,接下來再說事情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