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這次炮戰中,按照目擊者的說法,日方應該有一艘驅逐艦被擊中。按照中方的資料說,是將其擊沉了。但是我查遍這兩個戰隊的軍艦,即使被擊沉也都是很後麵太平洋戰爭時候的事了。日方的記載,隻提到“榆”號驅逐艦艦橋被擊中一發子彈。而中方的記載,吳淞炮台有三門火炮被毀。
吳淞炮台的活躍,引起了日本海軍的注意。一場凶猛的報複很快來臨了。
26驅逐隊沒討到好,鹽澤幸一坐不住了,第二天,也就是2月4日,他出動了第三戰隊和第一水雷戰隊的主力,前來炮擊吳淞炮台。
說到水雷戰隊,可能有人會納悶,怎麼把布水雷的布雷艦也派上來炮擊了。其實,日本人說的“水雷”,就是中國人嘴裏的“魚雷”。而驅逐艦當初就是為發射魚雷(水雷)而設計出來的。所以這水雷戰隊,其實就是驅逐艦。
這個第一水雷戰隊,聽聽聲勢很大,其實在上海隻有一艘夕張號驅逐艦。不過這艘驅逐艦比較變態,2000噸的排水量,卻裝了8門140毫米的艦炮。而第三戰隊就更不用說了,三艘全是5170噸的長良級輕巡洋艦,每艦有140毫米炮7門。
而且除了水上遊的,還有天上飛的。一二八當晚,轟炸上海的隻有幾架水上偵查機,還是把19路軍炸得夠嗆。這回,一下子飛來轟炸炮台的,卻是20多架飛機,而且是正宗的攻擊機。
原來,這次增援到上海的日本軍艦,還有兩艘貨真價實的航空母艦,加賀號和鳳翔號。兩艘航空母艦,加起來可以帶的飛機達到一百架還要多。這些飛機主要分為兩種,90式艦上戰鬥機和89式的艦上攻擊機,均能攜帶炸彈,都配備了兩挺機槍。
鳥槍換炮,打起來就完全不一樣了。
跟水麵上的軍艦拚,雖然實力有差距,但吳淞炮台好歹還有個能還手的目標。而對於頭上飛的飛機,炮台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而且更糟糕的是,吳淞炮台是晚清的時候建造的,那時候根本就沒想過會有飛機這回事,所以炮台是露天的。這就等於日本飛機俯衝下來轟炸的時候,目標看得一清二楚,而且一點防護都沒有。
對於日本飛行員來說,這場炮台攻擊戰,幾乎變成了一場打靶比賽。炮台內,被炮彈航空炸彈炸出的彈坑,最深的甚至有數米。整個戰鬥中,日軍共計發射艦炮500發,投擲航空炸彈150枚。
對於這樣一麵倒的戰鬥,滕參謀長還在苦苦支撐。苦戰兩個小時,炮台又有6門炮被炸毀。滕參謀長依然在督軍奮戰,終於,他所處的區域也遭到了火力射擊,一塊彈片首先擊中他的左臂,緊接著又一枚敵彈飛來,打斷了他的右手,最終,第三塊彈片直接穿透了他的胸腹。這名33歲的貴州籍參謀長,軍校裏學的就是炮兵科,此時,終於在這樣一場守衛國門的炮戰中,為國捐軀了。
而要塞司令部的兩員副官,也先後在炮戰中殉難,自此,要塞司令部主官全部犧牲。炮毀人亡,指揮斷絕。下午1點多,吳淞炮台沉默了。炮台內屍橫遍野,殘存的炮台士兵們紛紛逃出炮台潰散而去。而日軍軍艦飛機還不罷手,繼續用炸彈艦炮攻擊四散逃跑的官兵。
日方的記載,炮戰中,30驅逐隊的“如月”號驅逐艦在江上轉向時擱淺,下午4點方脫離。整場炮戰,日本海軍戰死1人,輕重傷13人。
此時,奉命趕來吳淞增援的156旅旅長翁照垣,在淩晨時分已經趕到了這裏。但是對於這樣一場海陸空現代化的大戰,翁照垣卻什麼也幫不上忙。他手裏此時雖然有一團步兵,但是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炮台守軍在敵軍優勢海空火力的打擊下,土崩瓦解。
他所能做的,隻能迅速集結手中的兵力,準備抗擊炮擊後的日軍登陸。然而,這樣的登陸他並沒有等到。因為,就在吳淞炮戰正酣時,日本陸戰隊全部力量已經陷入了閘北的苦戰之中,沒有什麼力量能抽調出來登陸吳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