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聽了江渝的想法,不由點了點頭,在官場混跡了幾十年的袁世凱深知官場內的問題。
??北洋時期官員出現了兩個極端,一個是中央和輿論發達地區官員在輿論監督下比較廉潔,另一方麵,在落後的省份因為沒有輿論監督,官員卻極為貪婪。
??而北洋時期,軍閥大肆斂財的問題非常嚴重,五六千萬元家業的軍閥大有人在。
??什麼倪嗣衝、馮國璋,身家都有五六千萬元,東北軍閥甚至有上億元的。
??北洋時期隻有吳佩孚那樣的道德楷模才不斂財、不納妾、不積田產,但那樣的道德楷模又有幾個呢?
??除了那些大軍閥,小軍閥遍地都是。
??這些軍閥大肆斂財,有的用於個人享受,有的用於發動內戰,基本上很少把錢用在建設上。
??這也是北洋時期,中國工業沒怎麼發展的重要原因。
??同時也再次驗證了,天下歸一的必要性,天下若不歸於一,必然天下大亂。而以中國傳統思維,都是要出現一位真命天子來掃平亂世,才能出現真正的穩定,而這種思維未必就是錯誤的。
??對於穿越者來說,見過曆史的亂象,根本就不相信神馬狗屁民主自由。
??成立軍事法庭的目的在於,杜絕軍人斂財,同時對所有軍人進行威懾。
??軍事法庭肯定是要掌控在自己手上的,江渝在與袁世凱很快把具體章程交給手下去商談。
??華東派係隨即提出,軍事法庭的成立,必須由一位在軍中有足夠威懾力,並且有足夠的道德素養的將領擔任。
??言下之意很明顯,隻有江渝符合這個要求。
??對此袁世凱沒有給出具體答複,隻是說再等等看。
??袁世凱顯然是在等會操結果,國防軍與北洋軍在河北的會操當中,國防軍占據了絕對優勢。
??先國防軍的裝備精良,北洋軍雖然三十萬大軍,但真正裝備了先進裝備的也隻就十幾萬兵力。
??其他的部隊用的還是比較落後的裝備。
??就算是那些裝備了先進裝備的北洋軍,大部分也隻是槍械等輕武器與國防軍相同,在重型裝備上比較缺乏。
??而國防軍已有九百餘門重炮,並且兵工廠在獲得德國技術後,還在不斷生產155mm口徑榴彈炮。
??這些重炮目前連給國防軍換裝都不夠,怎麼可能賣給北洋軍。
??同時國防軍有許多飛機和戰車,而北洋軍飛機是有的,不過隻有一百多架,在國防軍麵前根本就不夠看。
??先在裝備上北洋軍就比不上國防軍,再則北洋軍也有很多是新成立的部隊,其兵員素質遠不如國防軍。
??國防軍是由大量農村士兵組成,並且配備由德**官、知識分子組成的可靠軍官組成的。
??農村士兵淳樸,戰鬥意誌頑強、靈活。
??軍官是由知識分子組成,有文化,在軍校經過學習之後,能夠正確指揮士兵作戰。
??同時那些農村出身的士兵也在軍中接受文化教育,退伍前是合格的士兵,退伍後將是具備一定文化程度的知識分子,可以從事技術工種,或是自主經營一些商業活動。同時退伍後也能監督地方,可謂一舉多得。
??相比之下,北洋軍就不是這樣了,在募兵的時候並沒有像國防軍那樣有嚴格的標準,兵員素質良莠不齊。
??同時在軍心上也沒有國防軍那麼統一,國防軍的軍人家屬都有工作分配,軍人的家庭處於穩定狀態,加上完善的撫恤製度,打起仗來沒有後顧之憂。
??再則軍官選拔也不嚴格,北洋軍內部還保留著許多官僚風氣,裙帶關係很是普遍。軍官在戰場上很容易昏招迭出。
??不過總體來說,北洋軍的兵員素質還是過得去的。
??江渝的想法是把國防軍的製度普及到北洋軍,盡可能的提高北洋軍的戰鬥力。但前提是不給北洋軍裝備重型火力,隻給北洋軍裝備和國防軍一樣的輕型裝備。
??未來的對外戰爭中,可以讓國防軍衝在前麵,北洋軍作為二線部隊,跟在後麵打殲滅戰就可以了。
??打殲滅戰確實不需要什麼重火力。
??裝備了大量重型火力的國防軍則是對外戰爭中的主力,同時也確保能在國內震懾北洋集團。
??顯然這次中原大會操,讓袁世凱比較失望。
??同時也看到了北洋軍和國防軍的真正差距,徹底破滅了袁世凱與江渝一爭高下的念頭。
??————
??振作,振作!落雨正在努力調整!希望各位同學對落雨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