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_兩軍差距(1 / 2)

??國民黨在南方發動的動亂僅僅持續了兩個月不到,就被江渝給閃電般的撲滅了,這次孫大炮等人不僅沒有在軍事上獲得什麼利益,而且名聲也徹底的臭了。

??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了孫大炮的嘴臉。

??孫大炮的政治生涯已經終結了,毫無疑問!

??隻要江渝還存在一天,孫大炮就不可能再在中國鬧出什麼風浪。

??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卻是暴跳如雷,顯然他們也被袁世凱擺了一道,但這個悶虧卻隻能吞到肚子裏。

??袁世凱是英法等國在中國的代言人,有英法等國的支持,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也還未爆發,此時的日本還未取得大國地位,為了還債還得勒緊褲腰帶,暫時也動不了袁世凱。

??第二次倒江戰爭雖然使中國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局部混亂,但卻也推動了全國走向政令統一的進程。

??在兩淮行政總署進入廣州的同時,浙軍十日後也攻克了福州,許崇智和孫道仁也跟著跑到了日本。

??在這場戰爭的最後,倒戈了不少國民黨控製的軍隊,這也是國民黨亂軍迅速敗亡的主要原因。

??在河北,江渝與袁世凱一陣商議之後,決定將倒戈的國民黨軍隊收編。

??當然不會給什麼好編製,全都打發到生產兵團去,而且打散了之後全都調到西北生產兵團。

??“按照我的計劃,將在西北的偏僻地區建設數個生產兵團,然後把那些思想錯誤,行為偏激的學生強製征召入伍,把他們全都送到那些與世隔絕的生產兵團去,然後天天給他們加強思想教育,如此一來,就能徹底杜絕學生蠻橫愛國的風氣,大總統以為如何?”江渝對袁世凱問道。

??“這樣會不會激起民變?”袁世凱擔心的問道。

??“可如果不這樣做,日本很容易在我們中國煽動內亂,而且……”江渝壓低聲音對袁世凱說道:“隻要我們在全國建立新聞審核製度,並秘密對那些學生進行強製入伍,是不會出問題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這個辦法好啊!不過他們整天叫著共和,恐怕國會難以通過。”袁世凱表示讚同的同時也考慮到了當前中國的人心已經被共和給蠱惑了。

??“所謂共和,其實不過隻是口號,天下依舊要定於一,帝製有帝製的一,共和亦有共和的一,若是沒有了這個一,那麼必然天下大亂。”江渝對袁世凱說道。

??“子恒你去歐洲留過學,你和我說說這民主共和到底是怎麼回事?”袁世凱是個舊官僚,一直搞不懂共和是什麼,當初在就職後,還專門找來在西方當過使節問了這個問題,但卻一直沒搞清楚是什麼。

??江渝笑了笑,對袁世凱講解起了所謂民主共和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謂民主,就是狼對羊說,你們要自由,於是羊不再團結了,都到處亂跑去吃誘人的青草,最後羊被狼逐一的吃掉了。”

??“那狼又是如何確保自己在搞民主的同時不是羊?”袁世凱不解的問。

??“那是因為狼沒有真心搞民主,但卻通過控製輿論,讓治下的人民感覺自己好似真的民主了。”江渝沒有講得太明白,總不能告訴袁世凱,這個狼就是財團吧!江渝的財團目前控製了此時中國大部分工業,商業上也急劇擴張,旗下有華東集團、西北集團,還有各個不為人知的控股公司。

??袁世凱也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不過他現在明白了,這個所謂民主就是忽悠人的。

??對於一個財團來說,控製一個王國遠要比控製一個民主國家來說要容易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歐洲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無法徹底控製美國的原因。

??因此江渝並不在意袁世凱是否走向獨裁,而獨裁確實比民主更有效率,江渝隻要確保手上有足夠兵權,能夠對獨裁的袁世凱進行一定的製衡就可以了。

??所以江渝對袁世凱是否走向君主立憲並不敏感,在君主立憲製度下,皇帝並不是表麵上那麼風光的。

??風光的背後,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多少權力。

??經過商議,江渝和袁世凱形成了控製輿論自由的共識,所謂物極必反,北洋時期盡管是中國曆史上最自由的時期,但卻也因為自由過度,導致了很多混亂局麵。

??“雖然控製輿論極有必要,但對於媒體監督軍紀、貪腐卻是要一律放行,新聞審核製度隻是為了禁止日本、俄國在境內煽動革命、內亂。隻要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貪財,國家自然強盛。因此我們還要成立一個軍事法庭,用來懲戒那些貪生怕死、軍紀敗壞的軍人。而且還要成立監察院用來查處貪腐官員。”江渝接著對袁世凱說道,“在監察院方麵,不如我與大總統各成立一個,采取雙重監督,再加上輿論監督,同時發動學生、士紳反腐反貪,便可在全國範圍內杜絕貪腐問題,隻要官員不貪,能一心為公,民心自然安定,且稅收不會被官員吞吃,國家財政才能盤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