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愛心(10)(1 / 1)

冷漠的危害有如下兩點:

一、交往不暢

冷漠的心態使孩子不能深入到學校的集體生活中去,不能和老師、同學、同伴心靈相通,看不到集體生活的本質和真諦,看不到人的心靈深處那些高尚美好的東西,看不到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人生,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和曙光,看不到摯友和知音,內心深處充滿孤寂、淒涼和空虛,從而阻礙其心靈的健康發展。

二、易走極端

冷漠的心態容易使孩子壓抑自己的熱情和活潑的天性,造成心靈的麻木。冷漠的心態也容易使他們把自己從人與人之間互相依賴的密切聯係中割裂開來,以“超脫”的“看透者”自居,以一種不以為然的、譏諷的、嘲笑的眼光看待一切,形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生態度,成為玩世不恭、消極混世的自憐者。

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老來得子,對兒子小寶自然是疼愛得不得了,可這卻給孩子養成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根本無視他人”的態度。

鄭板橋在外做官時,聽說在家的小寶常常對孩子們誇耀:“我爹在外麵做大官!”有時還欺侮傭人家的孩子。鄭板橋立即寫信給弟弟鄭墨說:“我五十二歲才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必定要有愛子的辦法。“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溺愛不是真正的愛。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對小寶嚴加管教,注意“長其中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弟弟和家人按照鄭板橋的意願對孩子進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給鄭板橋寫了封信,講了孩子的長進,並說,照此下去,長大之後準是個有出息的人,能像你一樣,當個官兒。鄭板橋看了這封信後,覺得弟弟對小寶太姑息了,這樣做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好處。於是,立即給弟弟鄭墨複信說:“我們這些人,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中進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產。起手便走錯了路,越來越作壞,總沒個好結果”。他還說:“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好人。”

由於怕家人還是太嬌慣小寶,待小寶長到六歲以後,鄭板橋就把小寶帶在自己身邊,他親自教導兒子讀書,要求每天必須背誦一定的詩文,並且經常給小寶講述吃飯穿衣的艱險,並讓他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洗碗,必須洗幹淨。到小寶十二歲時,他又叫兒子用小桶挑水,天熱天冷都要挑滿,不能間斷。由於父親言傳身教,小寶的進步很快。當時濰縣災荒十分嚴重。鄭板橋一向清貧,家裏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小寶哭著說:“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裏說:“這是你爹中午節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寶蹦跤著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著窩頭。這時,一個光著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著他吃。小寶發現這個用饑餓眼光看的小女孩,立刻將手中的窩頭分一半給了小女孩。鄭板橋知道後,非常高興,就對小寶說:“孩子,你做得對,爹爹真喜歡你!”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也是受到了母親的影響,對窮人有著深切的同情。

寒冷的冬夜,母親背著一袋米,毛澤東拎著一串臘肉,在韶山衝的小徑上急急走著。趁父親外出不在家時,母親悄悄給窮親戚、困難戶送點吃的,近年關了,窮親戚還在挨餓。毛澤東的堂叔毛菊生,家境困窘,又遭天災人禍,日漸富裕而越發慳吝的毛順生以最低價買下了毛菊生家的七畝水田。性情溫順、從不當麵頂撞毛順生的文七妹不得不挺身出:你們終歸還是叔伯兄弟、骨肉親嗬!七畝水田是他家的命根子嗬!毛順生惱怒了:我用錢買田,我不買別人也會買,有什麼不應該!文七妹流下了傷心的淚水,毛澤東不屈不撓的站在母親的一邊,父親終於沒買成堂叔家的田。但這件事讓毛澤東的心深受震撼:父親為富不仁,而母親是善良的、仁慈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