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忽略孩子AQ的培養(3 / 3)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眾星捧月一般,一家人都圍著孩子團團轉。因此,有一些家庭就出現了王霞遇到的問題了。以孩子為中心,處處為孩子著想,包攬了孩子除了學習之外的一切事情,而忽略了孩子自理能力、生活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事實證明,這會使得孩子不自覺地養成凡事都以我為中心、隻為自己考慮的壞習慣,認為父母以及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知感恩;同時,凡事都寄希望於父母,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一個連自己生活都不會整理的人,必然會在生活中處處碰壁的,學習成績再好又能怎麼樣呢?可能有大的發展嗎?

因此,我們不妨“狠狠心”把孩子應該自己完成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統統地還給孩子。就拿王霞來講,她應該讓孩子自

己收拾文具、自己妥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等等,而不是一切包辦。

對於在生活自理上已經出現問題的孩子,父母更要痛下決心,停止包辦代替。當然,應給給孩子一些指導和提示,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王霞來講,完全可以不去給孩子送書,讓他吃吃丟三落四的苦頭,下次孩子就會長教訓了。

對孩子過度保護

成龍在《我的妻兒》訪談錄裏講述了一樁耐人尋味的往事:

他說:“為了避免兒子受到傷害,我過去一直保護他,擔心他被綁架,不準他去這裏,不準他去那裏,整天把他關在屋內。”兒子於是寫了一首歌,拿給成龍看,歌名叫做《人造的牆》。他說,第一道牆是我,第二道牆是媽媽,第三道強是老師,第四道是左右的人。歌詞說,所有的人都需要自由,他要出去聞一下花香,但不知道要走多遠,不知道那牆有多厚。他知道,當他跌倒的時候,會有人在他的身體下麵放個軟墊,但是,兒子會哭求,讓我跌下去吧。

後來,成龍明白了,他們對孩子保護的太過分了,應該讓他出去闖一闖。身體下麵墊個軟墊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因此,我們的父母真的應該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對孩子束縛太緊,保護太多,讓他自己去探索這個真實的世界,我們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

老是“讓著孩子”

有的時候,讓孩子嚐嚐失敗的滋味,對培養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質和進取心十分重要。老是讓著孩子,孩子勢必會贏得起輸不起,在

麵臨磨難的時候怯懦脆弱,最終難成大器。

幫孩子掩蓋過失

我們家鄉形容習慣幫孩子掩蓋父母的一個詞叫做“護犢子”。這個詞是個貶義詞,幼年的時候多是被母親用來講說哪個父母不會教育孩子,總是習慣於幫助孩子掩蓋過失,而把孩子嬌慣得不成才。

十年如一日地接孩子上下學

接孩子上下學本沒有錯,但是十年如一日的接孩子上下學就不妥當了。這樣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設想一下,如果你有一次加班了,沒有去接孩子,讓孩子獨立回家,也許他回家會晚一些,但是他能夠自己了解清楚周圍的公交路線,他獲得了一次與人打聽道路的體驗,他也得到了一次應急處理的鍛煉機會。

讓孩子事事順著別人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把“有自己的生活主見,不隨聲附和”奉為生活的信條。而父母教導孩子要事事討得別人歡心的做法,可能培養出一個缺乏主見、沒有創造力的庸才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