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想要讓炮彈的射程變得更遠,就需要更大的裝藥,也就是更大的膛壓。
這會對炮管造成更大的損失,導致它的壽命進一步的下降,僅僅隻是為了那麼幾公裏的提升。
除了裝藥之外,也還存在著很多的情況,會對炮管的壽命造成損害,比如說是意呆利那邊使用的嗑藥炮,靠著炮管壽命換來了更好的主炮性能。
實際上高盧的新式火炮,也就是在黎塞留上麵的1935型380mm火炮,和維內托的381都是這種典型的嗑藥炮。
往往一場海戰下來,壽命就要耗去一半。
像是VV的381,壽命隻有110-130,隻有大和的460的一半左右,白鷹和約翰牛的戰列艦,普遍都是在兩百到三百的這個數字當中。
實際上隻是技術不行,用穩定性換性能。
但是有一點是很肯定的,那就是給戰列艦更換炮管,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這意味著幾個月的更換與檢修工作、意味著要生產接近十根406\/55的炮管、意味著幾十萬個工時的消耗。
也同樣意味著,國家的大洋防線上,將會少去一到兩艘主力戰艦,暴露出一個巨大的漏洞。
尤其是在這個海防範圍極其廣闊的地方上。
所以在正常的情況下,戰列艦的主炮,僅僅隻是用來打擊地方的重點高價值目標的。
普通的居民區,甚至是沒有發射一枚火炮所消耗的金錢多。
所以這份工作,通常是由那些屏衛艦隊來負責的。
驅逐艦的76、127mm在海洋上太小,輕巡的152尚可,重巡的203剛剛好。
所以火炮巡洋艦,就成為了對地打擊的關鍵。
尤其是輕巡上的152,數量多,射速快,覆蓋麵積廣,相當適合這份工作。
並且152mm艦炮已經完成了自產,良品率也相當有保證,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
雖然說出現了很多戰艦的火炮壽命同時達到這種問題,可這背後並不存在這什麼陰謀詭計,倒不如說是很正常的事情。
畢竟這些巡洋艦大多數都是在集中的造艦計劃中誕生的,甚至是有很多的軍艦,下水的日期都沒有相差太久。
為了方便管理,基本上海軍都是在每個月當中選擇一個合適的日期,進行集中的接收。
同時服役、同時訓練、同時準備走向戰場、同時開始執行任務。
來之前的本來就分批更換上了同一批炮管,壽命相差不了太多,再加上之後堪稱喪心病狂的彈藥量投擲,可以說純粹是因為海軍的經驗太少,在一些地方缺乏經驗,最終造成的這個結果。
僅僅隻是安排上出現了問題。
這也多虧了那個好鄰居做出的貢獻,希望他們能夠繼續努力,為共和國的軍隊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