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抵達漢陽(2 / 2)

反倒是國家狀態那一欄上,密密麻麻的掛著好多代表著正負加成的勳章。

一眼望過去,幾乎全都是負麵加成。

即將破碎的和平之夢:民心點數-15%、穩定度-15%、戰爭對穩定的懲罰修正-15%

不確定的革命:穩定度-5%

腐敗的政府:民心點數-10%、穩定度-10%

混亂的經濟政策:補給需求+10%,穩定度-10%

軍閥混戰:民心點數-15%,對內正當化戰爭目標時間-80%,兵役人口-10%

寧死不屈:對外投降界限+100% 最低投降界限+50%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對外正當化戰爭目標時間-35%,占領區域抵抗度-20%

經過了四天三夜的長途跋涉之後,陳羲總算到達了漢陽站。

一路上的勞累,讓他選擇了在漢陽先休息兩天,再進行下一步旅程。

這期間的累,並不是身體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疲憊。

此前也曾說過,這個時代能夠到京城讀大學的,家裏的條件也是非富即貴。

陳羲家中雖算不上是什麼權勢之後,但是也在廣元一帶小有家財,又是極為重視教育,這才在家中學堂接受了新式教育之後,被送來北平讀大學。

但這,就代表著他是典型的,地主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

在得到來自未來的記憶之前,他從未仔細觀察過,底層百姓的生活,他所接觸到的人,像是此前要好的那兩個同窗,也都是小富之家,從未被衣食住行所困擾的主。

而他在這一路上的見聞,則可以說是無以言表。

1200公裏長的鐵路幹線,不僅是當時東土僅有的兩條南北大動脈之一,也是承載著無數人血淚的痛苦之地。

在這條動脈上,鐵路工人過著毫無尊嚴的生活,飽受壓迫和剝削。

每天上下班要被搜身,稍有不慎就會被外國監工用鞭子抽打;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以上,沒有任何的休息時間;棲身之所僅有那麼一間破草屋,微薄的薪水還要應對層層的剝削。

反抗會被工賊和軍警迅速鎮壓,活下來的人隻能繼續在這裏苟延殘喘,他們本就多是因為鐵路建設而被搶走了土地的農民,離開這裏更是沒有立足之地,隻能夠等死。

而這,僅僅是中華大地上的一條線,而在更加廣闊的一千一百三十五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以及清末被割讓出去的181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還在發生著更多這樣的事情。

弱國無外交,弱小就要挨打,不打你隻是因為我現在不想打你。

這就是這個自詡為文明巔峰的時代,最為底層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