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豪格殺妻,未挽回皇太極的成見,卻自責一生(1 / 2)

肅親王豪格,生於1609年(明萬曆三七年),卒於1648年(順治五年),一生戎馬倥傯,戰功顯赫,17歲授封貝勒,24歲授封為和碩貝勒,28歲晉封為和碩肅親王(清初十二等爵位的第一等)。豪格雖然位極人臣,但他短暫的人生旅途並不平坦,充滿了艱辛和坎坷。

1635年(天聰九年)的一個春日,盛京(今沈陽)郊外,大地一片鵝黃,陽光燦爛,惠風和暢,粉黛雲集,輕歌曼舞,笑聲朗朗。後金大汗皇太極舉行盛大慶典,歡慶征服漠南蒙古林丹汗部的勝利,同時舉行迎娶蒙古美女的和親大典。

皇太極迎娶美貌超群的林丹汗竇土門福晉,鄭親王濟爾哈朗迎娶林丹汗的富有而漂亮的蘇泰福晉,禮親王代善迎娶林丹汗的妹妹泰鬆格格。林丹汗的另外兩位妃子:爽朗的額爾哲圖福晉嫁給了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嫻靜的伯奇福晉嫁給了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正當豪格和其他新郎及新娘們享受著自己的快樂,陶醉著自己幸福的時刻,席間有一位中年婦人卻深陷在自己的憤怒中,她就是豪格的姑母兼嶽母莽古濟。

莽古濟是努爾哈赤和大福晉葉赫那拉氏所生的女兒,自幼受父母嬌縱,桀驁不馴。努爾哈赤把她嫁給了哈達部的武爾古岱,因此她被稱為”哈達公主“或”哈達格格“。

莽古濟和武爾古岱生有兩個女兒,長女嫁給了代善的長子嶽托,成為嶽托的大福晉,二女兒嫁給了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成為豪格的大福晉。

莽古濟是皇太極的姐姐,是嶽托和豪格的姑母兼嶽母。這種親上加親的關係,並沒能化解家族內部的冤仇。性格倔強的莽古濟和弟弟皇太極一向不和,恩怨極深。

莽古濟見豪格又迎娶了一位蒙古貴婦做側福晉,不禁大動肝火。她沒有和女婿豪格理論,徑直找到弟弟皇太極,當麵質問他:“我的女兒還在,豪格為什麼又娶一妻?”莽古濟的第二任丈夫在一旁佯裝酒醉,破口大罵皇太極。其實,莽古濟是成心找茬鬧事,後金大汗和王爺多半都是妻妾成群,又娶一位側福晉算得了什麼?

豪格見嶽母鬧事,預感到一場災難將要臨頭。和親大典的短暫歡快,立即煙消雲散。盛大豪華的婚宴,被莽古濟攪亂了。眾人誠惶誠恐,灰頭土臉,不知所措。

豪格估量,皇太極肯定會震怒。豪格驚魂未定,皇太極便傳諭召集諸王會議。在會上,皇太極怒斥莽古濟膽大妄為,蠻橫無理,犯上作亂。諸王會議決定:革去莽古濟的公主名號,貶為庶民,沒收她的家奴和賞地。皇太極還降旨:從今爾後,莽古濟的所有親戚,不得和莽古濟往來,否則,嚴懲不貸。

這場風波除了會給莽古濟本人降下大災大難,莽古濟的弟弟德格類、豪格本人和嶽托也難免受到株連,理由是他們身為莽古濟的近親,卻沒能防止不測事件的發生。8天後,德格類暴病而死,年僅40歲。此前3年,他的哥哥莽古爾泰也是暴病而亡,2人的死因屬後金一大疑案。皇太極與莽古濟失和,豪格夾在兩位冤家之間左右為難,行為稍有失當,就可能鑄成大禍,甚至性命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