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成思危副委員長之前,我曾兩度見過他,一次是在2000年初的一次風險投資論壇上,那次他全麵闡述了著名的風險投資“三步走”戰略,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一次是在2002年度的“中國經濟論壇”上,他談了對中國經濟的看法,其中談到了關於虛擬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指出:不發展虛擬經濟,實現中國經濟的全麵發展是不可能的。成思危副委員長發表演講是不拿稿的,顯示了他對經濟發展的深思熟慮。
再見成思危副委員長,就是這次專訪。成思危副委員長很平易近人,他說:“我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頓時使我感到眼前的這位國家領導人很可親。
成思危副委員長有“風險投資之父”的稱謂,據說是媒體首先這樣稱呼他的,可見成思危副委員長在中國風險投資領域的地位。
我們的訪談就是從這個稱呼開始的。成思危副委員長表示不喜歡這個稱呼,他說:“我不喜歡這個稱呼,我兩次公開表示不喜歡這個稱呼,一次是在1999年的亞洲金融年會上,我就對媒體說,我不接受這個稱呼,沒有必要叫‘之父'。還有一次是在去年的風險投資論壇上,我說:我感謝媒體給我的這頂桂冠,但是我更希望說我是風險投資的積極的支持者和倡導者。”
作為風險投資的積極的支持者和倡導者,成思危副委員長回答了關於風險投資的幾個問題,采訪如下:
本刊記者:目前人們對風險投資現狀的評價,有樂觀的,有悲觀的,有觀望的。我們很想知道:您如何評價中國的風險投資的現狀?它的前景如何?
成思危:1985年,在《中共中央關於科技體製改革的決定》中就提出了發展風險投資,但是由於當時主客觀條件不成熟,發展非常緩慢。直到1998年,九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上,民建中央在提出關於加快風險投資的提案之後風險投資有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1998-2000年三年間發展得非常快,期間有了幾百家風險投資公司,資金數量達幾百億,當然這些公司良莠不齊。但是,近幾年由於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影響到了風險投資,發展有些放緩。那麼如何看待目前風險投資的現狀呢?我認為這裏有一個比較的問題,目前風險投資發展減緩,但是和1998年以前相比,還是發展很快的,前後是沒法比的。1998年以前是冷冷清清,現在可以說是穩步發展。雖說現在顯得相對有些冷,但是這和1998年以前是不一樣的,我覺得這時冷一下,也不是壞事,給大家一個冷靜地思考的機會,認真地想想風險投資該如何更加健康地發展。所以,我並不為當前的風險投資有些冷感到憂慮。關鍵是我們要有正確的理念,踏踏實實地支持創新者創業,去推動風險投資的發展。
本刊記者:您曾經提出了中國風險投資“三步走”戰略,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您提出了建立包括二板市場在內的風險投資體係,健全風險投資進入、運營和撤出機製。現在看來,二板市場的推出還是一個未知數,這對風險投資在中國的發展是不是不太有利?您對中國風險投資“三步走”的戰略,有沒有調整?
成思危:“三步走”的戰略是我經過深思熟慮的研究後提出來的。我認為從當前來看,“三步走”的戰略還是應當堅持,沒有大的調整。為什麼呢?這裏有必要強調“三步走”的戰略的內涵。“三步走”戰略是這樣設計的:第一步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建立風險投資公司,利用公司製的組織形式來推動風險投資的發展,這一步這幾年走得不錯,有了幾百家風險投資公司,其中有的做出了一些業績。第二步是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培養一批專業的風險投資家,以適合風險投資的組織方式來運作,把民間的資金吸收進來,現在民間資金進入風險投資的比例不是很高,如果按照國外的方式,以有限合夥製形式吸納民間資金,發起人投資者隻占1%~2%,可以吸收98%~99%的資金,這樣資金量就會很大,所以,建立風險投資基金,並且按照有限合夥製進行管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有人說:用公司製管理也行,但用公司製時資金管理者的權力與責任不對稱,而且若不是上市公司,就很難吸收廣大投資者的資金,所以第二步是必要的,但是現在還有一些障礙,主要是全國人大立法還需要有一個過程,但是現在有些地方對有限合夥製立了法,可以說有了一定的有利條件。第三步就是建立包括二板市場在內的風險投資體係,要走到這一步,現在來看,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有些人說,前兩年就應該建立二板市場,沒有必要三步走,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我認為這第三步是必要的,發展風險投資要循序漸進,不能走得太快,如果2000年真的建立了二板市場的話,那麼,結果恐怕會有許多中小投資者被套住,和現在的香港創業板一樣。我認為:二板市場是風險投資退出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因為從國外經驗來看,風險投資隻有30%是靠上市退出的,70%是通過兼並收購等其他方式退出的。但是有了二板市場對於加強投資者的信心會有幫助,所以我們要積極穩妥地推進中國的二板市場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