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努力形成對管理者的激勵機製,就中國的情況,激勵機製應該是五個層次的,即工資、福利、獎金、股權、期權,現在來看,這些激勵機製從法律上慢慢地都允許了,包括最近推出的對科研事業單位改革的一些規定,也允許技術參與分配。期權目前允許試點,期權是很重要的階段,叫做“金手銬”,沒有這個手銬,你怎麼能把人留住呢?
建立完善二板市場
中國風險投資成長的第三階段,是建立包括二板市場在內的風險投資體製。應當明確,二板市場不是風險投資蛻資的唯一出路,但有利於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根據納斯達克的情況看,前幾年風險投資支持的企業上市的有30%,去年比較多,大概40%,然而60%~70%的風險投資企業不是通過上二板市場實現蛻資的,而是通過兼並、出售,或者是創業者、職工回購的方式。風險投資的目的不是辦企業,而是把企業孵化大了,賣出去,蛻資賺錢。二板市場的存在將會給投資者很大的信心,因為兼並收購畢竟是沒有把握的。有些人把二板市場看成是風險投資的唯一出路,這就錯了!而且很容易出現一些並不是真正搞風險投資,而是想利用風險投資,利用二板市場的名義來投機、賺錢的行為。二板市場的特點就是門檻較低、風險更大。
模式有兩種:孿生式和獨立式。納斯達克是孿生式。納斯達克由兩個市場構成,一個是小型市場,一個是全國市場。全國市場是一板市場,小型資本市場是二板市場。在全國市場上市的是3300家企業,在小型資本市場是1700家企業,正因為是孿生式才有可能交易量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如果光是二板市場,交易量怎麼可能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呢?所以一板和二板是孿生關係。國內很多人對納斯達克不了解,以為納斯達克就是二板,這個概念是不對的。
另外是獨立式的。香港創業板是獨立式的,跟一板沒有關係。我認為孿生式不會影響目前的證券市場,不需做太大的調整。而且孿生式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經驗,把這些經驗再適應二板的情況,比較容易管理。更重要的是,有二板和一板在一起的時候,當一個公司發展到相當程度,需要進一步增資擴股的時候,可以通過杠杆收購的辦法,通過投資銀行杠杆收購的辦法重新再到一板去上市。這種情況在美國有比較成功的操作經驗。當然要防範欺騙、防範炒作,防止腐敗、圈錢。
此外,政府需要對風險投資做政策支持。中國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國外經驗,但一定要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道路。中國的風險投資不可能照搬國外的做法,所以我認為是大膽試,允許看,不爭論,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逐步規範。目前出現一些問題沒有什麼可怕的,是發展中的問題。但是,我們要積累經驗,付了學費要能學到東西,要積累經驗,逐步規範起來。
附注:本文是根據作者在2002年10月27-28日舉辦的“創業2000風險投資”研討會上發表的演講整理而成,刊登在2000年11月21日的《中國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