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2 / 2)

顯然,這些殖民地各有各的情況,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想法,並不那麼容易就能攏起來。何況大英帝國對他們也一直實行垂直領導,並沒有在當地設立過統一管理的政府機構。也就是說,他們不像我們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諸侯一樣,上麵還有一個天下共主。或者說,雖然有,但遠在天邊。所以,這些殖民地之間是互不相關的,也是可以互不買賬的。1787年的製憲會議開得很艱難,這是原因之一。

這就為他們的聯合設置了障礙,也為他們走向共和奠定了基礎。但在一開始,他們的聯合卻是因為迫不得已。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要從英國獨立出來,這些原本不搭界的殖民地人民很可能會關起門來各人自己過日子,繼續老死不相往來。但是英國人促成了他們的聯合。1774年,英國議會通過了5個法令,規定受殖民地人民指控的英國官員隻能在英國受審,英國軍隊可以強行進入殖民地民宅,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地位,等等,等等。

這當然讓人無法忍受。對於那些具有獨立思想和民主意識,視自由為生命的人來說,就更是忍無可忍。要知道,許多人之所以遠離家鄉,來到這蠻荒大陸上做一個鄉巴佬,就是為了獨立和自由。想想馬薩諸塞就知道。1620年,最早的一批英國清教徒乘五月花號輪船來到這裏時,他們一共是102人。但僅僅一個冬天的寒風,就帶走了58條生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五月花號輪船再次來到這裏的時候,船長驚詫地發現,居然沒有一個人肯和他一起回到文明的英國去,而寧願留在這裏做垂死掙紮。這可真是不自由,毋寧死。也許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盡管馬薩諸塞並不是北美大地上第一個殖民地(第一個是弗吉尼亞),美國人還要是把乘五月花號輪船來到這裏那些人視為自己的精神先驅。同樣,1787年製憲會議在5月30日選舉全體委員會時,49歲的納撒尼爾戈漢姆以很高的票數當選主席,也很可能因為他是馬薩諸塞人。

總之,盡管這些殖民地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想法,獨立二字還是把他們聯合起來了。1774年9月5日,13個殖民地的55名代表在賓夕法尼亞的費城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會議通過《權利宣言》,宣布殖民地人民有生存、自由和財產的權利。他們向英國國王遞交了一份請願書,要求廢除那些不可容忍的法令,同時決定一致抵製英貨,停止對英出口。這種原本有限的反抗被英王喬治三世視為叛亂,宣稱這些殖民地人民必須用戰鬥來決定他們是屬於這個國家(英國)還是獨立。殖民地人民也不含糊,他們決定拿起武器爭取自由。1775年4月19日,戰爭首先在最具有自由思想和獨立意識的馬薩諸塞打響(具體地點是在列克星頓和康科德)。5月10日,第二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會議決定組建大陸軍,並任命喬治華盛頓為總司令。獨立戰爭開始了,而且一打就是8年。

1776年7月9日,紐約市民破壞喬治三世的雕像

其實殖民地人民早就對英國不滿了。他們向英國納稅,議會裏卻沒有他們的席位。我們知道,政府是靠納稅人的錢運轉的,官員也是由納稅人的錢供養的。英國政府大把地花著北美殖民地納稅人的錢,卻不允許他們派出自己的代表,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因此,早在1765年,就有過一次反印花稅法大會。這次大會正是那個最不安分守己的馬薩諸塞倡議召開的,地點是在紐約,有9個殖民地派代表參加。而且,正是在這次大會上產生了美利堅民族的概念。克裏斯托弗加茲頓提出,在這個大陸上,不應該再有人自稱新英格蘭人、新約克郡人,我們都是美利堅人(Americans)。這下好了,這些英屬殖民地人民既然與英格蘭或者約克郡不再相幹,那就決不會隻是揭竿而起打他一仗就算完事的。

事實上,第二屆“大陸會議”還做了三件極其重要的事,一是發表《獨立宣言》,二是製定《邦聯條例》,三是通過了一項決議,號召各殖民地人民製定憲法,並依法建立“能夠保護其選民之幸福與安全”的新政府。1776年5月10日,該方案在會上通過。同年7月4日,通過了《獨立宣言》。次年11月15日,又通過了特拉華代表約翰·迪金森負責起草的《邦聯與永久聯合條例》(簡稱《邦聯條例》),並於1781年3月1日全麵生效(馬裏蘭最後一個批準)。這個條例宣布,13個殖民地將永久性地聯合起來,並享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和稱號──“美利堅合眾國”(UnitedStatesofAmerica)。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