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征服有蘇氏(今河南省武陟東)。有蘇氏獻出美女妲己。紂王迷於妲己的美色,對她言聽計從。妲己喜歡歌舞,紂王令樂師師涓創作靡靡的音樂、下流的舞蹈,在宮中朝夕歡歌。妲己伴著“靡靡之音”起舞,妖豔迷人。於是紂王荒於朝政,日夜宴遊。紂王還在衛州(今河南省淇縣)設“酒池”,懸肉於樹為“肉林”,每宴飲者多至3000人,令男女裸體追逐其間,那場麵不堪入目。九侯(封地在今河北省臨漳)有一位女兒長得十分美麗,應召入宮,因看不慣妲己的****被殺,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醬分給諸侯。妲己喜觀“炮烙之刑”——將銅柱塗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紅的炭中,腳板被燒傷,不時發出慘叫聲。妲己聽到犯人的慘叫,就像聽到刺激感官的音樂一樣發笑。紂王為了博得妲己一笑,濫用重刑。紂王的無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機發動諸侯伐紂,在牧野之戰中一舉滅商,紂王逃到鹿台****,妲己也自縊而死。
如果曆史的記載屬實,那麼,妹喜和妲己兩個人,說她們是亡國的禍水,並不過分。因為她們的行為是主動式的,她們在很大程度上是****的推動者,讓她們背負亡國的主要責任也許並不恰當,但她們的行為,對亡國無疑要負有一定的責任。
相對於妹喜和妲己,褒姒的責任要輕一些,讓她背負紅顏禍水的罪名,有些冤枉。
《史記》載: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悅之,為數舉烽火,諸侯益亦不至……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賄而去……
大體上說的都差不多,一般人對這個典故也熟得很,周幽王為了博褒姒一笑,拿烽火台當遊戲玩。烽火台是什麼?烽火台就相當於後來的萬裏長城,相當於空襲警報。烽火台就是當時周朝最重要的軍事設施之一,周幽王卻拿來討好自己的女人玩遊戲。終於,下一次,當真的需要救命時,諸侯沒有救兵過來,周幽王就像那個說“狼來了”的小孩兒,被侵略者殺死。這個事件,應該說,褒姒的責任相當的輕,她並沒有主動要求做什麼能直接或間接有損國家的事情,這些事,都是周幽王做的,她僅僅隻是由於性格的原因,不愛笑而已。
那麼,褒姒是不是對於西周的滅亡,一點兒責任都沒有呢?也不盡然,她還是有一些責任的。
《東周列國誌》說:因賣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拾取清水河邊妖女,逃於褒國。此女即褒姒也。蠱惑君心,欺淩嫡母,害得幽王今日身亡國破……褒姒以美貌饒死,以輕車載之,帶歸氈帳取樂……
《東周列國誌》有一點說到了點子上,那就是由於褒姒的存在,周幽王廢去了原來的王後和太子,改立褒姒為王後,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為什麼說這樣做就不行?西周是一個宗法製的體係,對於宗法,對於嫡長繼承相當的重視,可以說,嫡長繼承是周王室及其下屬諸侯國保持內部穩定的一個重要基石。周幽王廢長立幼,就相當於破壞了這個基石,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叫國家元首自己破壞憲法,你國家元首都不把宗法製當回事兒,我一方諸侯憑什麼要按照宗法製效忠你?你做初一,我做十五,被廢掉的申後她爹申侯,領著外國兵就打進來了,西周就這樣滅亡了。
現在的問題是,在周幽王廢後廢太子的事情上,褒姒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褒姒,她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剛進宮時,見王後,“並不起身迎接”,幽王要求“汝明日可往謁之”,但褒姒“至明日,仍不往朝正宮”。
這個情節,說明什麼?說明她從進宮的第一天起,就很與眾不同;進宮不久,她就敢不把王後放在眼裏。那麼,當她生下一個兒子以後,周幽王對她的寵愛一天勝過一天的時候,說她沒有主動謀取王後、太子之位,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