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關於古人共同點的三個話題(1)(3 / 3)

有人要問了,堯和舜也是亡國之君,他們的名聲怎麼那麼好呢?

因為亡國的原因不一樣。夏桀、商紂和秦二世,他們是被新王朝的暴力推翻的,當然沒有一點兒轉圜的餘地,不把他們徹底打翻打倒,怎麼顯得我的英明偉大?而堯讓舜,舜讓禹,都是和平移交,搞了個“禪讓”的儀式,沒有撕破臉。舜接堯的位,公開的宣傳是堯傳給他的,他再把堯罵得一錢不值,說成混賬,那麼,堯選的接班人也就是他自己,又是個什麼東西呢?所以,不能說堯不好,反而要適當地表揚一下堯的“禪讓”作風。禹代舜,道理亦然。

堯舜那個時候,畢竟條件簡陋,不像後世宣傳工具和手段相當發達,但正是因為條件簡陋,宣傳的效果反而出奇地好。也許舜隻想稍微地誇一下他的前任來表明自己的偉大,但是由於宣傳手段的簡陋單一,眾口相傳是主要的方式,堯的事跡、名聲也就越來越響。舜本人被禹取代,道理一樣,待遇相仿。

翻查正史,後世的“禪讓”之君,從漢獻到光緒(宣統在位僅三年且幼童,故光緒算亡國之君),沒有一個有極壞的名聲,一個都沒有。

至於後世的被武力推翻的亡國之君,情況又有了一些變化。

一種還是類似桀紂的評價,如隋煬帝楊廣。

另一種則相對客觀,沒有什麼太壞的評價,如蜀後主劉禪、南唐後主李煜,這又是為什麼呢?

武力的推翻,又有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政治需要。

前麵提到的夏桀、商紂、秦二世以及隋煬帝,他們是直接被內部的反對派推翻的。那些反對派,有的是他們的臣子,有的是他們的子民,起來造反,和他們是一種你死我活的關係,需要在政治上徹底把他們打倒,才能使自己的道義基礎更高。

而另一種情況,蜀後主劉禪、南唐後主李煜,他們所處的年代,大一統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搞分裂本身就是一項重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敵方攻擊他們,不需要更多地指責他們本人的人品以及對老百姓作更多的宣傳鼓動,一句“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也就足夠了,所以對他們的評價,不論在當時或是今後,能相對的比較客觀。

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時順便宣傳一下他們的荒淫無道,對於戰爭的順利進行,也是有好處的,事後的曆史整理,修改現場直播,統治者們當然也不會反對。於是,我們也能看到孫皓剝人皮、孟昶用七彩寶石做尿壺這樣的記載。

還有一個亡國之君——明朝的崇禎帝,他的曆史評價也並不壞,相反,還相當地高。

道理很簡單,清朝一直宣傳:“大清非得國於大明,實得國於流寇。”他們實在沒必要罵崇禎,給他以比較高的評價,和當初隆重地安葬他,目的相同——把清朝打扮成為明朝複仇的樣子,借以收買人心。

曆史,從來就是勝利者的曆史。

中國帝王恩愛夫妻排名

“隻羨鴛鴦不羨仙”。古今中外,美好的愛情故事總是讓人無限向往。“無情最是帝王家”,似乎帝王夫妻是沒有多少恩愛可言的,小子不才,偏要無情之中找深情,嘿,還真找到了那麼幾對,順便排排座次。

奧運會上有很多項目,可是那座次排得容易:跑步,電子計時,用時最少的就是第一;射擊,環數最多的第一;踢球,積分最高的第一……這些都好搞,標準在那擺著呢,照著套就行了。體操、跳水難一點,可是也有什麼難度係數之類的規定,405b,騰空抓杠,什麼動作什麼分,都有明確的規定,專業裁判也不會出什麼大錯。硬要給恩愛夫妻排排名次,總得有個標準!既是古時的事,就得照古時的標準。古時也不流行一夫一妻,多數有點地位的人都三妻四妾的,何況帝王呢!所以,這裏的恩愛夫妻,僅指原配夫妻,妻死續弦的不算,小妾(在帝王那叫皇妃)那就更不算了!不然的話這個排行榜又太長了(哪個帝王沒有幾個所“愛”的)。按照這個標準,唐明皇——楊貴妃是沒有參賽資格的,別扔我啊!規則麵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他們是大明星就網開一麵,嗬嗬。糟糠之妻不下堂,所以,恩愛夫妻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就是丈夫的地位提升,妻子是否也夫貴妻榮了,是否終其一生不失地位,甚至死後也能不失地位?可惜,這些帝王動不動說以仁義為本,就算對自己的妻子,真正做到有仁有義的也沒幾個。標準有了,名次自然就好排了。

第八名:金世宗—烏林氏

金朝完顏亮是一個典型的惡棍型君主,他在位期間,幾乎是淫遍國中,連自己的親姐妹都不能幸免,當時的金國貴族女性,是人人自危。完顏亮看上了烏林氏,於是命令她到他那兒去。烏林氏知道,去了以後必被汙辱,於是選擇了自殺。後來,金世宗發動政變,推翻了完顏亮,自己做了皇帝。為了紀念他的愛妻,終身不立皇後。這對夫妻,排名為何隻居於第八?隻因“一個人做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要說“一對夫妻一時恩愛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恩愛”。自殺殉情,雖然轟轟烈烈,但比起一輩子相親相愛,隻怕要容易得多,所以,隻能排名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