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聖旨和懿旨(2 / 2)

這時,金鑾殿的大臣確實有人寫得差不多了。像詹崇文,從高中進士開始做過翰林,一步步做上禮部尚書,手裏一直沒有多少實權,也就做不了多少壞事。有的大臣當官時間短,做的壞事也比較少。也有人實在寫不出來了。畢竟有很多事年代久遠,或是事情太多,根本記不起來。這種情況下,有的人隻好把筆放下。是死是活,聽天由命了!何惜生說的是會保留多數人的性命和職位,自己應該不是那麼倒黴吧!要說罪惡最大的當然是馮誌,他在戶部做了十多年,戶部尚書也是四年多,油水最豐富,貪汙最多。鄭思勳也不輕,做吏部尚書多年。吏部專管百官升降,受賄也是最多的。還有刑部,任何作奸犯科的事都要打點,其中的齷齪實在數不清。

何惜生坐上龍椅,卻覺得並不舒服。唉,真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想坐上這把椅子!何惜生也懶得另外找椅子,先將就一下。何惜生掃視了整個金鑾殿,一些大臣已經停筆,一些大臣還在冥思苦想,偶爾寫上幾句。何惜生說:“諸位,恐怕暫時想不起,就不忙寫了,先把已經寫好的都交上來吧!”侍衛們趕快動手,把所有的“供狀”都收起來。何惜生挑了一些‘供狀’來看。大臣們基本是用心回想供述的,畢竟沒有人知道何惜生到底已經掌握了多少。同時,何惜生的人一直在場監視,他們沒有串供的機會。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不會被他人揭發。當然,確實與在場人無關的,自認為做得非常隱蔽的,還是盡量不會供出來。

何惜生隻看了一會兒,輕輕摸了摸龍椅的護手。很快,一個太監走進來,高聲說:“聖旨到!”何惜生站起來。眾大臣有的站起來,有的跪下去,有的跪下去又站起來。

太監首先是宣讀太後懿旨:何惜生平叛功勳卓著,仁慈愛民,才華過人,經太後和皇上考慮多時,現將清華公主賜婚何惜生,由欽天監擇日完婚。

要不是迫於何惜生的淫威,大臣們早就跳出來了。賜婚的事情確實以前討論過,可是那是為了拉攏何惜生,限製何惜生的權力。按大華慣例,皇室成員,包括駙馬等都不能從政。可是何惜生先已經是攝政王,何惜生會交出權力嗎?如果何惜生依舊的攝政王,政王爺難逃賣女求榮的嫌疑。政王爺是多麼公正的人啊!現在也墮落了嗎?大臣們想恭喜何惜生,可是馬上就猶豫了,該怎麼稱呼呢?是攝政王還是駙馬?很多大臣腦中一時間轉過了無數個念頭。如果何惜生不接旨,他就肯定不會交出權力,大家的苦難就會繼續下去;如果何惜生接旨,就表示接納了皇上的招攬,按大華慣例,何惜生就不能再主政了,自己的供狀可就白寫了。自己以後一定要想辦法把何惜生整死!大臣的眼光都盯在何惜生身上。

何惜生恭敬地說:“臣何惜生接旨!”伸出雙手從太監手中接過懿旨。

大臣們百感交集,懊悔、興奮、放鬆,不一而足。

太監再次宣讀聖旨。玉璽就在何惜生那裏,何惜生隨便找個人寫都行。太後還是先寫好送來,就是試探何惜生是不是會另外擬旨。太監照著何惜生已經看過的聖旨念下去:皇上風疾,皇太孫年幼,不能主政;太後皇後均為女流之輩,不宜拋頭露麵,國家不能一日無主,事急從權,現在請駙馬何惜生以攝政王身份主政,教導皇太孫。日後皇太孫長大成人,何惜生再歸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