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捐獻(1 / 2)

文武百官一時心都揪緊了,看著何惜生再次接過聖旨。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也不敢反駁,剛想山呼萬歲,想起何惜生說過廢除這個稱呼,還廢除了跪拜之禮,隻好鞠躬山呼“我皇聖明!恭喜何王爺!”大臣也清楚,就是回去後也不能說何惜生逼宮的事情,必須老老實實地按照何惜生的意思去說。

何惜生開始發言:“諸位大臣,我何惜生現在榮登攝政王,當不負皇上和太後的眾望,努力把大華建設好。你們的供述我現在也沒時間一一去看,還是留待以後去查實。如果你們回去後還想到有沒有寫到的,在我查實之前都可以寫了補上。但是,馮誌交代太少,顯得非常不老實。開頭我並沒有讓人念完,他寫的不比我說出來的多多少,距離我掌握的還差之甚遠。現在我宣布:馮誌革職,抄沒全部家產,一家人先關到牢裏慢慢審訊後再酌情處理。來人啊!扒下馮誌的頂戴花翎,打入天牢!這裏結束後再出兵抄他的家。”

馬上,就有人動了,幾個侍衛上前抓住了他。馮誌說要稟告皇上,沒有人理會;說要求見太後,還是沒人理會;哀求恕罪,同樣沒人理會。馮誌掙紮,又吃了一些皮肉之苦。很快,馮誌被拉出金鑾殿。眾大臣惶恐著,戰抖不已。

“眾位大臣,有人會想,法不責眾;有人會想,少了你們,大華將沒有足夠的官員,大華將天下大亂。這樣想就錯了,簡直是大錯特錯!叛黨曾經占領的地方基本上占大華的一半,我們成功平叛之後,他們亂起來了嗎?沒有!沒有官府的欺壓,他們反而過得更好!由於我沒時間詳細看你們的供述,你們的職位暫時保留。以後我查實一個處理一個,絕不姑息!”

眾大臣知道,何惜生這是給他們一個緩衝的餘地,就看大家是不是老實聽話了。如果做的事情不能何惜生滿意,馮誌的下場就是他們的榜樣。

“這件事暫時就放著,我們開始處理政事。這平叛,很多大臣都立下了大功,我該如何封賞呢?”

大臣們麵麵相覷。範仲達忽然站出來:“啟稟何王爺,臣不敢居功。平叛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所做甚少。臣不要任何封賞。”

有人開頭,很多人也跟著站出來:“臣不敢居功。”

何惜生默默等大殿安靜下來,才說:“你們真的不敢居功?真的不要封賞?”

“臣句句實言,不敢欺瞞王爺!”

“你們這樣說,我還弄不清楚是不是所有大臣都不要封賞。這樣吧!還有想要封賞的人嗎?請站出來!”

當然沒有人站出來說要封賞。雖然舍不得,也得舍。這檔口,不要為了一點封賞就失去了一切!表現得好些,將來才會好過些。

何惜生看大家都不說話,隻好自己說下去:“唉,我們的大臣不愧是遵從聖人教化,一個個風格高尚,恪盡職守,無私奉獻。本王非常高興!當今國庫空虛,大臣能體諒國家的難處,實在值得嘉獎。你們不要,可下麵的將士要不要呢?他們衝鋒在前,流血獻身,家中還有年邁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幼子。他們的封賞還要不要呢?退一步說,他們連軍餉都被克扣停發,該怎麼辦呢?國庫空虛啊!本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鄭思勳趕緊站出來說:“臣願捐獻十萬兩用於出征將士的撫恤。”

鄭思勳當然是聰明人。何惜生在前麵已經說過,同意讓大臣出錢贖罪,現在沒明確叫大臣出多少錢,隻是叫窮,還不是讓大家主動把錢拿出來?鄭思勳一表態,其他大臣也很快就明白了。能站在金鑾殿的大臣,哪個是傻子?紛紛站出來表示願意捐獻。當然沒有人能捐款超過十萬兩。十萬兩可是一個很大的數目。鄭思勳作為吏部尚書,每月的俸祿所有加起來才一百餘兩。可是在他剛才的供述中,他多年收受的賄賂也不止十萬兩。時間久了,很多都想不起了,還沒有寫出來。很多已經花了,買房產土地,玩女人,都是大筆開支,就是每月的生活花費,窮奢極欲的他們,養著一大家人,還有成群的女婢,俸祿就遠遠不夠用。

何惜生很耐心地聽大家說完各自捐獻的數目,愁著臉說:“諸位大臣,你們能無私捐獻,是值得嘉獎的。可是還有那麼多受傷的將士。他們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他們還要治傷,也很缺錢啊!你們捐獻的錢,還遠遠不夠。你們是熟讀詩書,從小接受了仁慈的教育,不會忍心看著他們的傷得不到醫治吧?不會忍心看著他們餓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