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6765年1月25日開牧節前後,圖塔大軍已經完成了在麥加迪亞的東、北、西三個方麵臨時要塞的搭建。各類工程器械的製造也上了規模。最關鍵的是,奧瑪·圖塔本人已經越來越急不可耐的想要拿下麥加迪亞。截止此時,圖塔大軍的主力為自大河灣會戰後重新整編過的14支接近滿員的騎兵大隊,包括2支重裝駝騎兵大隊和1支重裝騎兵大隊,和20個滿員的彎刀武士團,共計34萬人。其他部落派來助戰的軍隊則有1.2萬人的騎兵部隊和約4.7萬人的步兵部隊。這些隊伍絕大部分都是魚腩,奧瑪·圖塔將他們拚湊成聯合軍團起來放在中軍後側。而那兩百名令人聞風喪膽的哈德拉克的沙蜥騎士則被他當做寶貝一樣留在主力陣容中。終上所述,奧瑪·圖塔能夠投入到麥加迪亞作戰的部隊,總兵力超過40萬。除此之外,他還令萬騎長多西·甘達爾率領3支騎兵大隊和5個彎刀武士團駐守阿馬盧拉,密切監視安斯拜亞方麵的動向。
反觀清源方麵,薩克利·伊登及其重要的戰將們也在積極進行著大戰前的準備工作。具體的兵力部署為,3支騎兵大隊和9個武士團留守清源城,指揮官為雷紮伊·賽義德。奔流騎士團和另外三支騎兵大隊在城外的沙丘中遊蕩,指揮官為沙班。老將法烏濟·朱馬坐鎮朱拜蘭,統領安來自達曼、黑岩等部落總數約4.5萬人的援軍。這樣算來,伊登王能夠用來抗衡奧瑪·圖塔的總兵力為20.5萬人,僅為圖塔大軍的一半。為了彌補缺口,伊登王在1月18日下令在麥加迪亞城內征集民兵預備隊。是否加入民兵預備隊完全出於居民自願,最終共征集了7.3萬人。考慮到城內很多適齡男子原本已經加入了清源部隊,再次征集7.3萬人已屬不易。麥加迪亞的居民為支持自己的部落和國王,已經拿出了最後的底氣。
客觀上說,在1月25日開牧節這一天,圖塔大軍已經基本完成下一階段的攻擊準備。而清源方麵的戰前準備在很多方麵都還沒有到位。短短不到十天時間,民兵預備隊的訓練隻能說是臨陣磨槍。城防工事的修築再怎麼下力氣都不覺得不夠。糧食和飲用水分散儲存工作還在緊張進行中。所有籌備工作中,伊登王最看重的是新月灣的黑岩部落截獲了一批奧瑪·圖塔花重金從海外購買的武器裝備。作為清源的傳統盟友,黑岩部落派出一支萬人武士團和約七千民工匠押送這批武器前往麥加迪亞助戰。礙於圖塔大軍已三麵圍困聖城,他們隻能先行繞道朱拜蘭。這批裝備中有大量的弓弩和投槍,在城防戰中能夠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伊登王和雷紮伊商議後,命令法烏濟·朱馬將這支黑岩部隊和另外一支安達曼武士團調往麥加迪亞協防。由於遠途勞頓,黑岩的這支部隊此時還在朱拜蘭沒有出發。
然而,戰爭的進程不會因為某一方沒有做好準備而停滯不前。又或者說,戰爭雙方在戰前準備上的差異性也是戰爭中必然存在且影響深遠的一項關鍵性因素。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是在雙方充分準備反複確認後才異口同聲的喊“開打”的。如果真是那樣,雙方恐怕會更理智的選擇和談。
1月26日開牧節的第二天,也許是這新一批樓車建造完成的消息提振了勇氣,也許是受到左手中指上那枚炫目的火之戒的蠱惑,奧瑪·圖塔的耐心已經達到了極限。他終於下定決心動用自己所占據的戰爭主導權,打破長久的對峙。然而在就他下令對麥加迪亞發起攻城戰之時,卻因為一個剛剛抵達軍營的略顯囉嗦的中年男人又將進攻時間往後推遲了整整2天。這個男人的出現會對戰爭的進程帶來何種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