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月曆6764年已然拖著他那無比沉重的步伐邁入了第十一個月份,沙漠裏的氣溫卻依舊高得如仲夏一般。白灼的太陽停留在天空中的時間似乎變得更長了。而往年這個季節裏跟隨海洋季風飄過來的積雨雲倒是一片的都沒有看見。
不見雨的雨季,幹旱繼續煎熬著澤維爾大陸上最遼闊的國度。被伊西斯人虔誠信仰著的蠻荒之神德墨忒爾也好像聾了一樣,任憑信徒們終日不絕地向他祈求,始終沒有送來一絲蔭蔽。
即便嚴苛如此,在蠻荒之神遺忘的這片沙漠裏,總還是需要有人為了所謂的正義和希望不辭辛苦地奔波。不過縱然“青色標槍”騎兵大隊被譽為清源部落不倒的戰旗,戰士們在曆經數天行軍之後,也無法再維持出征時高昂的精神麵貌,一個個無精打采地趴在馬背上。
人困馬乏,隊形散亂,士氣也日漸低落。對此,身為指揮官的巴什爾·賽義德毫無辦法可言,隻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放慢前進的速度,同時增加中途休息的次數。
當然,好消息也不是沒有。至少在騎兵大隊改向西南方向前進之後,再也沒有斥候遭到劫殺。而往再前二十裏便是伊西斯著名的地質景觀石浪岩。過了石浪岩就能暫時離開沙漠,進入相對富饒的海灣地區。那裏散布著很多與清源交好的中小部落。部隊能夠得到必要的補給和休整。
可是,真的會一帆風順嗎?巴什爾·賽義德心中始終存有懷疑。如果此前獵殺斥候的那一夥人的目的是為了阻止他把哈蒙·貝勒斯押赴麥加迪亞受審;那麼,絕不會因為行軍路線的改變就輕易的放棄了。更何況,前後的轉變是那麼的突兀,冥冥中預示著危機。
“停止前進!傳令部隊原地休整一小時,重整隊形後再啟程。同時放出一批眼睛,確認石浪岩一帶的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吹號。”他揚起馬鞭招來傳令兵,下達了一係列指示。
***
兩個小時後,當騎兵大隊騎行至高聳的石浪岩之下時,巴什爾·賽義德不禁深吸一口氣,震驚的同時也為自己的謹慎深感慶幸。
石浪岩,正如其名,是一塊橫生於沙漠邊緣,長約數裏高百餘尺的巨大斷岩。斷麵的顏色很淺,密布著豎向伸展的不均勻的紋路和裂縫,從正麵看過去就像是一道迎麵撲過來的海浪。
如今在這道岩石浪頭之上整齊地排列著一個上萬人的戰陣。出現在戰陣第一線的赫然是沙漠民族中極其罕見的重裝步兵。清一色身高接近兩尺的大漢,披掛著厚重的板金鎧甲,頭戴打造成獸首形狀的金屬護麵和頭盔。堪比人高的長方形合金大盾嚴絲合縫地排列身前,在石浪岩這道天然的城牆上又構築起一道鋼鐵防線。而齊刷刷架上盾牌上沿的鋼槍更加把防線構築成騎兵難以逾越的天塹。
排列在重裝步兵後麵的是三排短衣襟打扮的弓箭手。弓箭手手中的木製長弓泛著春天般的新綠,隻是豎直地立在身側,高度已平齊眉毛,不論是材質還是樣式都區別於沙漠民族常用的角弓。再往後是整齊排列成方陣的彎刀武士,人數不詳,隻覺得黑壓壓一大片延伸至天邊。
騎兵部隊的人數也相當重多,按照習慣分布在戰陣兩翼。其中左翼的駝騎兵部隊尤為引人注目,不但騎士們統一裝備了硬質皮甲、錫鐵盾牌和長柄鋼刀,駱駝身上也披掛著鎧甲,完全可以媲美高斯帝國的重裝騎士團。相交之下,右翼騎兵的成色則要差上很多。有騎駱駝的,有騎馬的,有拿彎刀、盾牌的,也有使長槍的,不過人人身上無一例外都背著一樣讓人膽寒的兵器——弓弩。
麵對這樣一支平地生出來的強軍,巴什爾·賽義德展表現出久經戰火錘煉出來的沉穩和幹練。他率領部隊繼續穩步向前,直到弓箭手的射程邊沿,才揚手示意全軍停止下腳步。“青色標槍”騎兵大隊在他身後迅速展開陣型。不過在賽義德鎮定的表情下,他的內心卻已如暴風雨中的海洋。
哪裏來的一支人馬?明明是伊西斯人,卻擁有如此之多的沙漠外國家的武器裝備。更奇怪的是,對方陣營中看不到任何能夠反映所屬部落和身份的旗幟或是紋章。完全猜不透是沙火、長風,還是別的什麼勢力。不過被射殺在石浪岩下,身子大半已經陷入黃沙之中的數位斥候已經清楚的表明了他們的立場——敵人!
怎麼辦?當前的形式以及往後可能衍生出的種種情況,在巴什爾·賽義德的腦袋裏迅速地翻過。敵人人數占優,裝備精良,兵種齊全,陣型堅固,占據著有利地形,且以逸待勞準備周詳;而己方則是一支純騎兵部隊,缺乏打一場正麵戰的綜合素質,況且經過這些天的奔波,早已是人困馬乏。不論從哪個方麵判斷,都處於絕對的劣勢。這樣的情況之下,戰術性退卻,是最明智的選擇。如果非要說清源的這支軍隊有何優勢。他們全部由騎兵組成,正好利於逃跑。
撤退?巴什爾·賽義德不是沒有這麼考慮過,但他還是選擇穩住陣腳,與敵方對峙。維護清源一族的榮譽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他需要獲進一步獲取對方的信息。逃跑很容易。以騎兵的機動性想要擺脫以步兵為主的敵人,隨時都可以。那麼,為什麼不刺激一下他們呢?如果他們的指揮官不夠聰明,能打贏也說不定啊。
石浪岩上軍陣的中央,長風族長哈蒙·貝勒斯騎著象征著吉祥的白色駱駝,被大批侍衛簇擁著。他並不知道自己所麵對的是伊登王手下的得力戰將巴什爾·賽義德,也不了解賽義德的想法。他完全陶醉於自己這支強大的軍隊。花重金從納斯帝國購置的五百套重裝步兵鎧甲。幾經周轉才從盛產青木的南方小國摩索布萊恩買到的一千張優質青木長弓。這種弓被公認為是射程和準確度都僅次於雲竹弓的良弓。委托熟識的商會從皮具之國奴爾丹匿名定製的兩千套硬質牛皮鎧甲,裝備出一支連三大部族都會羨慕的重裝駝騎兵。還有從戰爭之國賽爾達廉價買來的一批被王國禁衛隊淘汰下來的強弩。這批強弩之所以會被淘汰並不是質量問題,而是有更新式的取而代之,僅從功能上來說依舊是很實用的武器。
購買這些武器裝備,哈蒙·貝勒斯花費了近一年來從途徑長風部落領地的商人身上收刮而來的大半所得,可謂不惜血本,目的就是為了應對來自王家的討伐。他年輕時曾走出沙漠在大陸各國間遊曆,對納斯帝國的軍事力量尤為崇拜。這一支被他被當成寶貝掖在胳肢窩下軍團一共一萬五千人,集合了長風部落身體素質最好的一批青壯年,除了武士團還保有一些沙漠民族的風格,其他兵種的設置和訓練都全盤照搬納斯軍隊的標準。為了更好的運用這支按多兵種混合部隊,哈蒙·貝勒斯還專門花心思研究過納斯帝國的戰術課教材。他對自己選擇的戰場很滿意,對自己擺下的如此堅固的戰陣更是沾沾自喜。他以為清源的部隊遭遇到突如其來的堵截定然會陣腳大亂,沒想到對方居然從容地擺開陣勢與他相持,心裏多少有些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