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負陰而抱陽……陰為靈,陽為體?”張行雲細細琢磨著塗山話中的含義,自幼家庭環境熏陶,簡單的文言文對他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山叔,你的意思是,世間萬物皆有靈魂,那這些光,就是靈魂?”
“孺子可教!”塗山一拍大腿,說道,“但是沒說對!這是靈力,你從那個死鬼身上感到的那種氣場,那個才是靈魂,靈魂屬陰,平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隻有靈力高的生物才能感覺到它的存在。這些光芒昨天則是靈力的外在表現,至於靈力,顧名思義,靈力也就是靈魂之力。萬物負陰,陰為靈,不僅人類,動物、植物,甚至山川河流、風火雷電都有靈魂,既然有靈魂就會有靈力,隻是強弱不同而已。另外,你是學醫的,應該知道鬆果體吧?”
“嗯,鬆果體位雙眉之間深處,間腦腦前丘和丘腦之間。為一紅褐色的豆狀小體。為長5~8mm,寬為……”張行雲條件反射地開始複述教科書上的內容。
“停!沒叫你背書!”塗山及時阻止了張行雲的書呆子行為,然後繼續說道,“鬆果體,道家叫‘天眼’,佛家叫‘識海’,一般來說,人類和大部分高等動物的靈魂都位於鬆果體內,而距離鬆果體最近的體表位置就是眉心,也就是所謂的‘印堂’,所以靈力便從此處顯露出來的。絕大部分生物,包括人類,靈力都很弱,平時幾乎不外露,少部分生物,像你、還有天天,由於先天遺傳或者後天修為,會獲得較強的靈力,而其中極少一部分,比如我,經過長期的修為靈力則非常強,所以我的靈力看起來是流遍全身的。”
識別出塗山話語中明顯的炫耀之情,張行雲趕緊識趣地報以仰慕的目光。隨後他轉而看向鏡中天天那對獸耳,若有所思地問道。“剛才你說到少部分靈力高的……生物?”
“聰明,看來你不傻啊!你說我像什麼?”說著,塗山身上突然迸發出耀目的白光,穿著的衣物開始變成雪白色的皮毛,他的臉則開始變得狹長,眼眸也由黑色轉為了血紅色,倏忽之間,他已經變成了之前那隻野獸的模樣。
在“塗山”鼓勵的目光注視下,張行雲慢慢上前,撫摸著眼前占去自己房間一半空間的龐然大物。那柔軟的觸感告訴他,麵前這隻華麗的野獸是真實存在的,而絕非自己的幻覺。
“妖狐、狐仙,或者狐狸精。”塗山重又變回了人類的模樣,坐回了原來的椅子,“隨便你怎麼稱呼我。我屬於靈獸,或者妖怪,反正是一回事。我的身份則是使魔,侍奉你們老張家已經許多年了。”
“使魔……”張行雲複述著這個詞,但是這並不能幫助他理解先前那隻巨大華麗的野獸和自己家族的關係,不過根據塗山話中的語氣,他決定還是依舊稱其為“山叔”,至少,絕對不會白癡到用那個三個字的稱謂去稱呼他。他的視線再次轉向天天,“那,天天……?米亞姨……?”
“我媽是人類,至於我麼……你先別急,聽我爸說完呀!”天天已經放開了張行雲,重新坐回他的床上,發現他看向自己,她右邊的獸耳抖動了一下。
“使魔是西方的叫法,我在德國時間長了,也就習慣那麼說了,在中國叫法獸或者保家仙……”
“在日本叫式神,動漫裏常有的!”天天插嘴道。
“嗯,日本的流派似乎是那麼叫。”塗山望向天天,對她的插嘴毫不介意,反而報以鼓勵的微笑,“靈獸的本體是野獸,雖然經過修行,靈力逐漸變強,但是野獸畢竟是野獸,大部分壽命都非常短,雖然強大的靈力可以延緩肉體的老化,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阻止。不過我們的祖先們發現我們和人類有一點本質的區別,那就是我們可以融合不屬於自己的靈力,說通俗點,也就是攝取其他物種的靈力轉為己用,從而維持自己的生命。成為‘使魔’便是攝取靈力的諸多方法中的一種:通過和靈力強大的人類簽訂契約,認其為‘宗主’,絕對忠誠地為其服務,並定期從他身上攝取靈力作為回報。當然,我們會掌握尺度,所攝取靈力的量不會危及‘宗主’的身體或者健康。”
“等……等等!讓我消化一下。”張行雲的理解能力不弱,否則也不可能學醫,不過對於塗山剛才說的內容,他還是需要時間來整理一下,坐回書桌前,低頭沉思片刻後,他開口問道,“山叔你的意思是,我爸是你的‘宗主’,然後,你定期……吸他的靈力?這好像是某種寄……共生關係啊!?”
“什麼寄生共生的?!說白了,我和老奸商就是主仆關係,我為他幹活,他用靈力付‘工資’。不過我們是老朋友了,我看著他出生長大,說起來,我也算是長輩,隻是我不喜歡倚老賣老,等你過了40歲,你也可以不用再叫我山叔,直接叫我名字就行。”不理會天天抗議的目光,塗山繼續說道,“你也別把攝取靈力想的那麼嚇人,‘宗主’不是隨便誰相當就能當的,老奸商的靈力強著呢,分給我點對他來說完全不疼不癢。”
“嗯,我差不多了解了,那我爸他究竟是?”
“陰陽師。”塗山回答得很幹脆。
“陰陽師?我們家是日本人?”張天行的腦中浮現出日本動漫裏那些戴著高帽子、穿著神官服的家夥。
“雲哥你島國動漫看多了吧!?”天天撅著嘴,起身飛起一掌,對張天行發動了“後腦勺攻擊”。
望著撫摸著自己的後腦、一臉茫然的張天行,塗山繼續說道:“陰陽師是東方從事靈異相關事務的人的統稱,起源於中國。春秋時代,老子提出構成世界的概念,也就是我剛才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發展至戰國時代,有一支主張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的學派稱之為‘陰陽家’,以當時的齊國人鄒衍、鄒爽為主要代表。‘陰陽說’是根據老子的理論,認定‘陰陽’是孕育天地萬物的生成法則,‘五行’則是天地萬物的運行軌跡。‘陰陽師’由此得名,而和陰陽師相關的所有事物,比如他們所掌握的技巧以及他們所處理的事務等,則被統一稱為‘陰陽道’。公元六世紀,中國的陰陽學說混和了道教占術與密宗咒術,已經成為一門係統的學問,之後傳入日本,發展出陰陽師的日本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