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二 臨高女校(中)(2 / 2)

不過此時此刻的女生宿舍中,這些未來淑女們卻仿佛小耗子似的嘁嘁嚓嚓忙著啃玉米,咬薯片……各類小零食吃得不亦樂乎。直到距離大門最近的那處宿舍方向傳來一片“吳姑姑好!”“李嬤嬤辛苦啦!”之類的問候聲——這是那邊姐妹在給大夥兒報信了。

全宿舍所有人立即飛速行動起來,不管吃完沒吃完的東西統統往角落裏一塞,把窗子打開散散味道,然後再隨手抓一本書往腦袋上一扣,端端正正的朝桌前一坐……等夜間查房的幾位姑姑嬤嬤過來推開房門時,便看見一屋子小姑娘,連同那個最調皮的張小妹在內,一人頭頂一本書,腰杆筆直的坐在那裏,正互相討論著白天課程,很是認真的樣子。

來自大明宮廷的吳女官滿意點點頭,轉頭向旁邊另一位也是專門被聘請來,以前專門充任大戶人家教養嬤嬤的李姓老嫗說道:

“看來那西洋教法,倒還有點用處。頭上頂個東西,坐姿儀態果然就端正了許多,而且也能時刻保持。”

“真的呢,但也多虧了吳尚宮慧眼,同意用了她的法子。”

旁邊李嬤嬤連連點頭,滿口讚同之言——學校老師之間也分三六九等的,瓊海軍自己的短毛女教師自然地位最高,然後便是象吳女官這樣從北京紫禁城裏來的“高級顧問”;而那位專程從呂宋請來的朱麗亞嬤嬤也被當作引進人才的“外教”;至於她們這些僅僅從廣州,瓊州當地招募來的,隻能算是普通教職員工了。

不同地區的老師在教學方向上也有不同想法,比如那位來自西班牙的朱麗亞嬤嬤就總想勸導學生信奉天主教——不過學校方麵對此很警惕,聘人進來時就和她簽訂過條款:嚴禁在學校裏宣揚宗教思想。最多允許講些聖經故事之類開闊開闊學生的眼界,也好讓這幫丫頭學成畢業以後,和大明本土女子相比起來能顯得與眾不同——無論在什麼時代,擁有異域風情總是更能吸引人一些。

而吳女官則希望能把諸如《女誡》《女論語》《內訓》之類明代傳統女性道德書籍作為教科書使用,不過這種想法同樣沒有被校方完全采納——校長胡雯對於這類封建舊思想的反對態度和反對宗教迷信是完全一樣的,甚至更有過之。在她眼裏,這些古代女訓根本就是禁錮婦女思想的枷鎖,早應該徹底打破才對。

不過在這方麵宋阿姨卻抱持了不同意見,她覺得作為一所明代的女校,你教出來的學生對這些當前社會公認的婦女準則一竅不通,或者是完全不放在眼裏,這終究不是一種正常現象。風俗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時時刻刻在人心中發揮作用,移風易俗不是一件在短期內能見效的事情,要想改變明朝女性的思想,首先就要貼近和了解她們的想法,光是簡簡單單一句“封建糟粕,要徹底拋棄”,並不能解決問題——人家也可以完全不理你。

“既然自信我們的理論能夠勝過這些古代女訓,那為什麼要害怕讓她們接觸這些東西呢?就讓姑娘們學麼,同時也把我們的理論與其擺到一起,孰好孰壞,人家自然會做出選擇。”

宋阿姨的話讓胡雯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她在和吳女官溝通過之後,同意將所謂“閨閣女四書集注”——即東漢班昭所作的《女戒》;唐代宋若莘的《女論語》;明成祖徐皇後所作的《內訓》;以及明代劉氏所作的《女範捷錄》這四本書作為女校的參考教材,以體現出她們臨高女校對傳統的尊重……

不過在吳女官的嚴厲管教,以及胡雯等人有意無意的縱容下,這種學習通常是以懲罰的方式進行——如果有哪個姑娘犯了錯誤或者不聽話,對她的懲罰就是抄寫和背誦《女四書》。因此後來在女校畢業的姑娘們雖然對這四本書大都有所了解,但提起來無不怨氣衝天,心理上絕對沒什麼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