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八 北緯的應對(2 / 2)

“有點不大對勁啊,即使我們派一個營上去也好像太順利了……應該通知他們,小心中了叛軍誘敵之計!”

“哈,放心,北緯可不是一個容易上當的人,何況還有老敖在那邊。”

解席對此卻毫不在意——果然,無論叛軍退的多遠,北緯出擊部隊的作戰範圍始終都在後方炮火掩護區之內,隻要對方逃出這邊十二磅炮的射程,他就主動退回來,再不肯往前一步。

遠遠看去,地上零零散散丟棄了不少金珠首飾,銀錠元寶之類,似乎是叛軍逃走時倉促扔下的,但在從小就聽過《說唐》《三國》那些著名段子的現代人眼中,這種手法實在是拙劣的可笑。

“這麼老掉牙的手法……是小看我們的智商還是小看我們的軍紀?”

解席嘿嘿冷笑,他很滿意——前方部隊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無數隻大腳丫子從金銀上踩過去,那麼多士兵中愣是沒一個彎腰去揀拾那些阿堵物的——其實昨天那群叛軍說客被趕走時丟下的金銀也一度丟在門口,很長時間都沒人理會。後來還是敖薩揚他們覺得一直這樣考驗士兵定力沒什麼必要,才讓人去清掃起來。

從建軍那天起,瓊海軍對士兵的思想教育就從來沒放鬆過。到現在,雖然不能說完全模仿出後世那支子弟兵的風貌,但至少,比起當世的其他任何武裝力量,瓊海軍絕對屬於軍紀最為嚴謹的部隊了。

這是一支有思想,有靈魂,充滿了榮譽感的部隊,他們知道為何而戰——昨天在麵臨叛軍的收買時,解席敢於當眾將那些金銀展示出來,並毫不猶豫的加以拒絕,也正是因為他絕對信任自己的部下。

眼看著派出來的餌料被接二連三吞下,卻始終無法令出擊部隊脫離後方炮火掩護,叛軍終於意識到他們的誘敵之計是不可能成功得了。而這樣拖延下去,就算再打上個三五天也休想突破瓊海軍的陣地,他們不得不全力以赴。

於是,一直躲在最後的幾撥由最精銳主力組成的陣勢終於開始緩緩移動,向戰場上走來,而在其側邊,幾隻騎兵部隊也遠遠跟隨著,隨時準備投入致命一擊。

“全軍壓上了,這是要孤注一擲啊……”

龐雨有點擔心,這兩三萬步騎混合兵種顯然是叛軍最後的底牌,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拿出來的。他們顯然對瓊海軍的戰術進行過一番深入研究,並想出了應對之道——先前驅使老百姓上前送死,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戰術,因為隻要瓊海軍不手軟,驅散這些雜牌也就是多耗費一些彈藥而已。而眼下叛軍的陣勢卻不同於以往任何兵書上的記載——每一個單兵之間的距離拉得非常開,前後兩列之間間隔十多步遠,幾乎已經不能說是陣列了。

“居然連散兵線都玩出來了……這些叛軍的接受能力很強啊。誰說明朝的軍隊都很愚昧?”

看到對方的架勢,解席禁不住皺起眉頭,叛軍這種戰術當然和標準散兵線還有很大差異,但至少可以最大限度減少炮彈的碎片殺傷。能夠這麼快改用新陣形,對方的應變能力當真了得。

“這支軍隊本就是整個大明朝最熟悉熱兵器戰爭的團體……看來一場硬仗是免不了啦。把北緯他們召回來吧,被圍上了可麻煩。”

龐雨回應道,對方以三個步兵陣列為核心,兩側各有一支“驢騎兵”掩護,大約一萬五到兩萬人的樣子。人員極其分散,占地空前廣闊,遠遠望去,直到天邊都是一片烏壓壓人頭攢動,仿佛潮水般緩緩朝這邊推進過來。

人海戰術——這才是真正的人海戰術。以他們絕對的數量優勢對抗這邊絕對的火力優勢,不算什麼高明伎倆,卻永遠實用,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很有效。

傳令兵跑上高坡,按長官的命令向前方部隊打出要求回撤的命令,但片刻之後,對麵的傳令兵卻發回了“前方有變,我部暫不歸還”的回應,令解龐二人大感意外。

“見鬼,北緯這家夥想幹什麼?”

“不清楚,不過既然敖薩揚這麼謹慎的人也跟著鬧騰,想必是有點把握的。”

兩人有點後悔這次沒帶對講機出來,信號旗畢竟不適合用來在遠距離討論問題。當初的四十二部對講機到現在已經損壞了一多半,剩下那些通過東拚西湊換零件還在堅持工作。但由於維修困難,不再允許被帶出海南島了。

所以他們此時隻能猜測那位一向不顯山不露水的北大酷哥想要幹什麼。但無論如何,北緯堅持率軍拒敵於防線之外,必然是有他的打算。而且這打算肯定應該是對全軍有利的。

畢竟,這已是最後的決戰,他們不能有任何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