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 短毛的官府……(1 / 2)

兩榜進士王大老爺站在布告欄前,翻來覆去仔細閱讀著短毛的文告。合作到現在,瓊州官吏們已經漸漸適應了短毛那種缺筆嚴重的草體字,以及他們橫向排列,從左到右的書寫方式。弄清楚規則以後,他們的文書讀起來還是相當簡便易懂的。

不過這文書上的內容,卻實在讓王璞難以置信——他從來不相信嚴文昌所言,什麼這夥短毛胸懷大誌,將來必可成就大業之類。但眼下,麵對著布告欄上的白紙黑字,王介山卻不得不承認——至少在拉攏官員人心這方麵,這批短毛,或者說他們那邊的官府,幹得實在不錯。

——俸祿是從今年九月,短毛占城之後開始計算——短毛們用的曆法比他們要提前一個月,這一點王璞是知道的。現在大明曆才十一月份,冬至剛過,而在短毛曆法中卻已經是十二月底,馬上是新年正旦了。

薪水一次補發四個月的,這倒沒什麼,畢竟大夥兒自從城破之日後就沒領到過朝廷俸祿。應該找補的。不過在最後麵,短毛卻又加注一條——按照他們“那邊”的規矩,他們的朝廷命官每年是領十三個月的薪水,所以在這裏也照舊:十二月份發雙俸!

接下來是一排節日名目,上麵注明是過節應發放禮品,但因為不知道各人喜好,統統折算成銀錢發放——八月中秋節,九月重陽節王介山還能鬧明白,另外幾個節日就天曉得是什麼東西了,不過既然發錢,總不會是壞事兒,姑且認下。

之後還有一堆名目繁多的生活補助:什麼交通補貼、服裝鞋帽補貼、幼兒教育補貼、醫療補貼、住房補貼……衣食住行無所不包!

此外又因為前段時間大家比較辛苦,額外給發放一筆獎金:包括夜間加班費、誤餐費……今年九十月份秋老虎厲害,發一筆防暑降溫費給大家買買瓜果,這倒也罷了,但下麵緊接著就是十二月份的低溫采暖費……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饒是王介山來自京城,北京城裏各種名目搜刮手段耳熟能詳,此刻腦袋上也是冷汗直冒。

“這短毛的官府是怎麼回事?人家都是下官想盡名目去孝敬上司,他們怎麼都反過來的?”

正好看見嚴文昌從旁邊經過,王璞拉住他詢問道。男人四大鐵麼,自從上次在王家莊一起分過贓之後,他們兩人的關係緩和不少,路上碰到也能閑聊上幾句。

嚴文昌則抄著雙手,趔著大板牙嘿嘿直笑。他這次拿的錢比王璞還要多,盡管品級不如對方,但短毛肯定不會虧待他這個頭號支持者——李老爺子親自宣布:為了表彰他在前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作,授予他“先進工作者”稱號。

這表揚可不單是玩虛的,與稱號獎狀一起頒下的還有獎金。用老牛皮紙包裹的整整兩長條銀餅子,差點沒把嚴文昌的袖子給墜破了。嚴文昌很早就從臨高程縣令那裏意識到——與短毛合作其實大有好處可撈,但也沒想到這麼快就能獲利,自是笑得合不攏嘴。

“怎麼,王大人沒和那幾位頭領聊過麼?其實新來的李老先生,還有文頭領幾位都是不錯的人,肯定有問必答的。”

在王璞麵前,嚴文昌總是不自覺喜歡賣弄一下自己與短毛的關係非淺。見後者臉色有些難看了,方才咳嗽一聲,正容說道:

“據文頭領說,他們短毛的官府曆來這樣:四時八節,冰敬炭敬,一樣不少,隻不過都是朝廷拿出來往下發的……”

“他們的朝廷一定很有錢……”

王璞不由喃喃說道,嚴文昌立即連連點頭:

“那是自然……嚇,要我說,那才像個官府的樣子嘛!哪象這大明朱家……嗨,出一兩個吝嗇鬼也就罷了,這一窩子幾代都是……倒也少見。”

若在以前,有人敢在王大進士麵前這樣說大明朝廷壞話,他就算不當場發作也必然拂袖而去。可是現在,王璞隻是無聲歎了口氣,把話題轉到另外一邊:

“那個什麼‘國慶’‘聖誕’,是什麼節日?怎麼跟中秋重陽一樣要發禮品錢的?”

“嗬嗬,這個我正好專門問過,也是他們那邊的規矩。所謂國慶,乃是他們那邊那個朝廷的定鼎之日,就等同於咱們這邊的天子萬壽節,自是要隆重對待。至於聖誕麼,就是西洋夷人的新年,據說是叫耶什麼西方神的生日,亦是西人最重視的節日。”

“國朝定鼎之日也就罷了,連這夷人節日都要過……”

王璞高高昂起頭,摸了摸胡子,臉上終於顯出一絲找到對方破綻的興奮之色:

“似乎這短毛用的曆法,本就與西洋夷曆頗為相近,如今連年節都用他們的……大有數典忘祖之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