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八 發工資啦(1 / 2)

由於林峰在報告裏專門提及過:他們這次的收稅行動,刮地皮狠了點,可能導致瓊州地區出現通貨緊縮現象,而且委員會又覺得這是個趁機推廣銀元的好機會,於是李教授他們來的時候,利用公主號大貨艙一家夥把主基地裏儲備的銀幣統統給運來了,大約有七八萬元的麵值,加上這次征收到的幾萬白銀,州府金庫爆滿。

手中有了這一大筆錢,解席他們終於可以給本地官員開工資了——委員會在臨高那邊已經發過,在這邊打算繼續執行。不過臨高那兒吃政府飯的人不多,總共才十來個,隨便就能打發掉,瓊州府這邊可不一樣。闔府上下,大小官吏好幾百人,還有兵丁雜佐之類,他們必須要製定一個工資標準出來。

為了簡便起見,也便於當地官員理解和接受,他們直接套用了大明帝國的俸祿標準——明王朝的工資都是用糧食來計算。一個正七品官,每月俸祿應該是七石五鬥。當然這邊都直接發錢的,於是中間就有了一個折算問題:市場上糧食的價錢波動較大,正常年份下每石售價通常在七錢到一兩左右,就算按高限,一石折合一兩白銀,那麼一位縣太爺每月的標準工資也隻有白銀七兩五,折合十五塊銀元。

不過具體到瓊州府這邊,能拿十五元工資的七品官非常少,連八品九品都不多,絕大多數是最低級不入流的雜佐吏員,額定俸祿為每月三石,折合六塊銀元。

“感覺偏低了點……”

數字算出來之後這邊眾人卻有些猶豫,這年頭物價水平其實不高——瓊州府最好的酒樓,檔次最高的十人標準海參魚翅席,包括酒水餐點果盤統統在內,每桌定價也就紋銀一兩。

如果隻是一個人單獨享受工資,哪怕隻有六塊錢,也足夠舒舒服服過日子——比如他們這些短毛單身漢,雖然集體定給他們的零用錢是每月十兩白銀,但就算以現代人的大手大腳習慣,也很少有人能花完一半的。

然而本地官吏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他們可是要養家的。這年頭都是大家庭,一家裏麵兩三個小孩子絕對正常,再帶個貼身仆人,養個家務仆婦之類……一戶七八口人還算少的。所有這些都要靠一個人奉養,那這個工資標準就有點緊巴了。

更何況公務員額外開銷大,雖然眼下是短毛當政,沒有上官壓製,很多原本明代官場的陋習暫時銷聲匿跡,但必要的應酬還是免不了。

“程葉高的工資你們是怎麼開的?”

解席詢問文德嗣,想要找個現成例子,但後者卻哈哈一笑:

“每月十五塊大洋,從去年十一月登陸起開始算,總共補了他一年薪水,一百八十塊銀元——不過老程根本無所謂,他從合夥的鹽米鋪子裏頭光拿分紅就上千,壓根兒看不上這點小錢啦。其他李長遷等人也差不多,都有額外收入的。”

“誒,那就沒有參考意義……”

林峰等人又陷入沉思——其實每月六塊錢作為一般企業小職員的工資,倒也差不多符合本地“小康”標準了,但作為政府公務員的工資水平,肯定就不合適啦——他們手中可是掌握著權力的。雖然現在還很有限,主要事務都控製在穿越者手中,不過遲早,本土官僚的重要性會逐漸顯現出來。

這邊大多數人都是閱讀過吳思那本《潛規則》的:你養一條大狼狗看家護院,卻每天隻給它喝兩碗稀粥,這可就怨不得看家狗要出去偷雞摸羊了。明王朝的官兒們俸祿雖然很低,生活水平卻都不差,收入哪裏來?——當然隻能是利用手中權力了。

穿越眾可不希望自己的行政班子從一開始就先天不足,雖然不指望什麼“高薪養廉”,但政府官員的薪水至少應該能保證公務員家庭在社會中保持一個中等偏上的生活水平,這一點大家都還是認可的。

因為仍然想著要招撫,考慮到將來和明帝國的官僚體係兼容問題,他們並沒有直接改變原來的俸祿標準。大明帝國的俸祿被作為基本工資,多餘部分則用補貼形式發放,至於發放的名目麼……對於任何一個有在政府部門工作過的人來說,這是問題嗎?

十二月下旬的某一點,瓊州府衙的戶房門口圍了一大圈人,短毛們開始發薪水了。

自打這些短毛攻占瓊州府,海南島上的官員們已經漸漸適應了這群人種種稀奇古怪的行為。隻不過,這一次,在關係到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官吏們還是又被結結實實震撼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