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 一個明朝小知識分子的心路曆程(1 / 2)

——明朝的邸報製度就很有意思,這東西有點象現代的報紙,但隻在朝廷官員內部流傳。上麵也不是什麼內容都有,主要是一些官場信息。不過,偶爾,還是會有些熱門或重要的其它消息出現在邸報上。

正宗的邸報是從京城傳來,不過隨著一路傳遞,地方上的事務也會夾雜其中。到了海南島這邊,福建和廣東兩省的動向就經常會出現在邸報上,京城的消息反而不多了。

而最重要一點——明的官員幾乎完全沒有保密意識!邸報在被看過以後往往就很隨便的放在書房裏,由下人仆役們來收拾。本身在傳遞過程中也允許書辦師爺等人隨意抄錄,於是很多話題就這樣流傳到市井,形成老百姓口中的八卦新聞。

程縣令本來是偶爾可以收到一些邸報的,不過自從臨高“陷落賊手”之後這種信息服務就中斷了。盡管他近來多次向府城那邊的上司故舊們寫信,一再說明臨高縣仍然處於大明朝統治之下,但似乎沒起到多大作用。據說府城那邊依然扣了他一頂“屈膝降賊”的大帽子,拿他作為叛逆官員對待了。

這讓程葉高很傷心,老程自認對大明王朝一向是忠心耿耿的。他的家鄉遼寧早就陷落到滿洲人手中,家鄉親朋凋零殆盡,如今連效忠的王朝都不再承認他,那這輩子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消息最初傳來的時候,據說這位縣太爺一度想要上吊自盡,不過後來被李師爺勸阻了。李師爺對他說如果您為國盡忠了,朝廷沒準兒還會另外派個官員來接任,到時候要麼被短毛們殺掉,要麼一樣被扣上頂“通敵”的大帽子毀了前程,豈不是一樁罪過?所以哪怕就是積陰德,也不該就此放棄啊。

更何況這些短毛看起來也不象窮凶極惡之輩,可能“尚懷忠義之心”,若是哪天招安成功了,少不得一個虛與委蛇,運籌帷幄之功。到時候封賞表彰,光宗耀祖,豈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亂七八糟一通鬼話,居然還就讓老程打消了糊塗念頭——估計他本來也不想死。讀書人麼,總是比較惜命的。做個樣子而已,有了下台階自然罷休。

不過程葉高並不知道,他的這番做作很快便被李師爺泄漏給了那些短毛匪當笑話聽。和程縣令遮遮掩掩的態度不同,李長遷師爺現在經常主動去找短毛們聊天,交談對象也絕不僅限於老李教授本人。他發現這群人見識極廣,而且似乎每一個人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學識。他們所做的那些事情,一旦真正靜下心來去琢磨,每一件都是有道理在其中的。

剃短頭發是為了清洗方便,在腿上纏上布條可以避免長期行走之後小腿發脹……這些還隻是最普通的常識。更多更複雜的知識,即使這些短毛很爽快都告訴了他,他卻也很難理解。比方說那種奇怪的,能夠自己發光的琉璃棒子,雖然現在李師爺已經學會了開關燈,但他始終弄不明白:為什麼拉動牆邊繩子就能讓屋梁下那琉璃棒子發光又熄滅?

看不懂這些短毛做的事情,那倒也罷了。可有一次的意外卻讓李長遷師爺感到了奇恥大辱——他居然栽在了幾個民工手裏!

那是一天中午,他在外麵閑逛時,正好看見幾個被短毛雇傭的民工聚集在一起,似乎是在算工錢。李師爺很好心的走過去詢問是否需要幫忙,他知道這些泥腿子根本不懂數術,以前一到收租算賬的時候就被人騙。於是經常有人前來請他幫忙計算,態度當然是非常謙卑的,就那還要看他李大先生有沒有興致呢。

然而這次,這幾個泥腿子居然完全沒把他放在眼裏,那個名叫張廬山的老頭子還算客氣,抬起屁股欠了欠身子表示感謝,而其他幾個小夥子則根本沒理會他,仍然自顧自在地上寫寫劃劃。

這下子可把李師爺氣壞了,這幫泥腿子啥時候變這麼囂張了?!他站在原地看了一會兒,發現這幫人還真是在算數,不過用的符號明顯是那些短毛日常所用。而且從他們口中念叨的數目字聽起來,這些人計算的數目居然相當之大,就是李師爺自己,碰到這麼大的數字也要借助算盤算籌才敢上手的,而他們居然隨隨便便就這麼蹲在泥巴地上算開了?

李長遷師爺當時就覺得頭腦熱血上湧,太陽穴突突直跳。身為一個賬房師爺,精通算術乃是他生平最引以為自豪的技能了,可如今這幾個頂頂下賤的泥腿軍戶才跟那夥兒短毛混了幾十天功夫,居然也能算數了?而且還是這麼輕鬆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