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眾議院提議他為陸軍元帥,但是他卻拒絕了,因為他考慮到這樣的提升會損害他在人民中的威信,另外也會給他指揮戰爭帶來障礙。他的這些做法使他贏得了軍隊裏很多人的好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他又提出了辭職的請求。雖然從此失去了政治和軍事上的大好前途,但以後的事實證明他急流勇退的做法是正確的。上述這些做法都是他謹慎型性格的最好體現,對任何事他都有著精細的思考,在深思熟慮後,他就果斷地采取行動。這樣的個性,使得他在軍事戰爭和為人處世上都能一帆風順。
具備謹慎型性格的人擁有令人羨慕的邏輯思維能力,隻要能根據環境果斷采取行動,他們會擁有更令人豔羨的人生。
處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你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受到他人的關注。他人憑主觀判斷,免不了評頭論足、說三道四。古人說“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安寧自在,就需要謹慎行事,凡事三思而後行,這樣才能在這個社會站穩腳跟,幹好事業。
凡事具備理性性格的人,性情穩定,思想成熟,思維全麵,做事周密,因此成功的概率很高。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索羅斯,他是一個十分理性的人,也正是他的理性幫助他最終獲得成功。
1969年,索羅斯與傑姆·羅傑斯合夥以25萬美元起家,創立了“雙鷹基金”,專門經營證券的投資與管理。1979年,他把“雙鷹基金”更名為“量子基金”,以紀念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海森伯發現了量子物理中的“測不準原理”,而索羅斯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一個最基本的看法就是“測不準”。這個曾苦苦研讀哲學、想當個大知識分子的商人在投機行為大獲成功之後再一次確定了他的觀點:金融市場是毫無理性可言的。
索羅斯曾經說過:“測不準理論有其合理的地方。人類發展的過程,不是直線的,而是一個反複選擇的過程。這個反複選擇基本上是一個循環過程。人類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曆史進程,反過來,曆史進程又影響領導人和個人做出針對這個大的社會環境的決策。”所以,測不準是金融市場最基本的原則。
他曾經坦言,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他也虧了很多。因為他也測不準,他也出錯了。所以,短期的投資走向他不預測,因為太容易證明自己的判斷是錯誤的。
20世紀70年代後期,索羅斯的基金運作十分成功。
1992年9月1日,他在曼哈頓調動了100億美元,賭英鎊下跌。當時,英國經濟狀況越來越糟,失業率上升,通貨膨脹加劇。梅傑政府把基金會的大部分工作交給了年輕有為的斯坦利·杜肯米勒管理。杜肯米勒針對英財政的漏洞,想建一個30億到40億美元的放空英鎊的倉位,索羅斯的建議是將這個倉位建在100億美元左右,這是“量子基金”全部資本的一倍半。索羅斯必須借30億美元來做一場大賭博。
最終,索羅斯勝了。9月16日,英國財務大臣拉蒙特宣布提高利率。這一天被英國金融界稱之為“黑色星期三”。
杜肯米勒打電話告訴索羅斯,他賺了9.58億美元。事實上,索羅斯這次賺得近20億美元,其中10億來自英鎊,另有10億來自意大利裏拉和東京的股票市場。整個市場賣出英鎊的投機行為擊敗了英格蘭銀行,索羅斯是其中一股較大的力量。在這次與英鎊的較量中,索羅斯等於從每個英國人手中拿走了12.5英鎊。但對大部分英國人來說,他是個傳奇英雄,英國民眾以典型的英國式作風說:“他真行,如果他因為我們政府的愚蠢而賺了10億美元,那他一定很聰明。”
索羅斯曾把他的投資理論寫成《金融煉金術》一書,闡述了他關於國際金融市場的“對射理論”和“盛衰理論”。他認為參與市場者的知覺已影響了他們參與的市場,市場的動向又影響他們的知覺,因此他們無法得到關於市場的完整的認識,但市場有自我強化的功能,繁盛中有衰落的前奏。
在索羅斯走向成功的過程中,理性的思考、判斷、分析、選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任何成功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缺乏這樣的理性前提,成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理智的產物。
奇跡有時候是會發生的,但是你得為之拚命地努力。
從事飛行25年的潘·帕特森從未碰到過這種奇怪的事,他麵前這個坐在輪椅裏的年輕人麥克·亨德森——一個四肢癱瘓的人居然想學飛行。
帕特森瞟了一眼亨德森的四肢,他的大腿軟弱無力,根本無法使用尾舵踏板,他又怎麼能駕馭一噸多重的飛機呢?最讓這位飛行教員傷腦筋的是亨德森的手,他的五指雖在,但根本不能動。帕特森認為他是不可能學會飛行的。然而是什麼促使他沒有照直說呢?也許是眼前這個年輕人顯而易見的決心以及他那迫切的表情。無論如何,有某種東西在這位直率健壯的飛行教員內心引起了共鳴。他說:“也許我可以教你,但按照聯邦飛行條例,你必須具備自己上下飛機的能力。”說罷,朝不遠一架單引擎教練機努努嘴:“我去準備一杯咖啡,如果我回來的時候你登上了飛機,那我們就算說定了。”
麥克將輪椅靠近機身,一隻手搭在機翼的後緣,另一隻手支撐在輪椅上,盡可能將自己撐了上去。然後轉身麵對著機身,用右肘機敏地挪動著,一點一點地向駕駛艙移動。
他用了45分鍾,當帕特森走出去的時候,他正坐在駕駛員的位置上,血從磨破的肘部流出,艙內到處是血汙。看到他經受了如此的痛苦,帕特森知道沒有什麼能阻止他的決心。
但當帕特森送麥克去聯邦航空局做身體檢查時,擔任檢查的斯托達德醫生為難地說:“我的天,他身體能動的部位還不到10%!”
帕特森堅持己見,並且說,如果他為自己這個學生的飛行技能擔保,那麼醫生是否願意與麥克一同飛行,以親眼鑒定?醫生同意了。
現在的一切都取決於教員和學生了。他們一起著手解決新出現的每一個問題。利用毯子的摩擦可以使麥克登上光滑的機翼。戴在頭上的一套通訊設備可以使他不必用手拿著無線電話筒。他們還把舵柄改成垂直移動,這樣可以使麥克不用腳而用右臂來操縱不易控製的尾舵。讓帕特森高興的是麥克的手指顯得越來越靈活,但他擔心他的氣力不夠,這樣在大風時起飛和著陸,就無法將駕駛杆拉回來。麥克倒想了個好主意,為什麼不做一個金屬鉤套在他的手腕上呢?這樣放、拉不就都自如了嗎?麥克自己在家做頭一個樣品,生鐵把手腕都磨破了。後來他又用醫院的輕鋁板與一隻手套固定在一起,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在進行了長時間的艱苦訓練和測試之後,放單飛的時刻終於來到了,麥克用右手推上油門,鬆了手閘,調整一下方向便滑出跑道。幾分鍾之後他便飛上了藍天。
在1000英尺的高度上,麥克感到一陣從未曾有過的激動,他開始浮想聯翩:這是我有生以來做過的最偉大的事情。
以後的幾個月裏,麥克在斯托達德醫生的幫助下,成為第一個通過儀表鑒定獲得民航機駕駛員執照的四肢麻痹患者。斯托達德醫生說:“是麥克的意誌使他出類拔萃,他的成功確實太了不起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懷抱美好思想的人,可能在一時遭遇挫折。但是,一定要保持堅定的信念,永不放棄自己的思想,始終相信生活和世界都是美好的。
19世紀,美國人約翰·皮爾彭特從耶魯大學畢業後遵照祖父的願望,選擇教師作為自己的職業。他的生活看上去充滿希望。
然而,命運似乎有意捉弄他,皮爾彭特對學生是愛心有餘而嚴厲不足,很快就為當時保守的教育界所不容,結果很快結束了教師生涯。
但他並不在意,依然信心十足。不久他當了律師,準備為維護法律的公正而努力。但他似乎一點都不理解當時流行的“誰有錢就為誰服務”的原則。他會因為當事人是壞人而推掉找上門來的生意;如果是好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他又不計報酬地為之奔忙。
這樣一個人,律師界感到難以容忍,皮爾彭特隻好又離去,成了一位紡織品推銷商。然而,他好像沒有從過去的挫折中吸取教訓,看不到競爭的殘酷,在談判中總讓對手大獲其利,而自己隻有吃虧的分。於是,隻好再改行當了牧師。然而,他又因為支持禁酒和反對奴隸製而得罪了教區信徒,被迫辭職。
1886年,皮爾彭特去世了。在他81年的生涯中,似乎一事無成——除了一首大家熟悉的歌:
“衝破大風雪,我們坐在雪橇上,快速奔馳過田野,我們歡笑又唱歌,馬兒鈴兒響叮當,令人心情多歡暢……”
這首現在已經成為西方聖誕節裏不可缺少的歌——《鈴兒響叮當》,它的作者正是皮爾彭特。這是他在一個聖誕前夜,作為禮物,為鄰居的孩子們寫的。歌中沒有耶穌,沒有聖誕老人,有的隻是風雪彌漫的冬夜,穿越寒風的雪橇上的清脆的鈴鐺聲,有一路的歡笑歌唱,不畏風雪的年輕朋友的美好心靈。